王驾《社日》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王驾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埘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即古时农民为了祈愿和庆祝丰收,在春秋时节分别举行的两个祭祀土神的日子。这一天,他们往往集会竞技,进行各种娱乐表演,并杀鸡宰羊,备具牲牢,集体祭神欢宴。宋人杨万里观社一诗,曾对此作过细致描绘。王驾这首社日,则从侧面入手,通过一些富有典型意义和暗示作用的细节,以极简约的文字为人们勾勒了一幅山村社日风俗画,使人如睹影知竿,回味深长。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埘半掩扉。”诗的题目是社日,一开始,诗人却避开喧嚣热闹的作社场面,把摄影镜头细细摇过村外丰收在望的庄稼地、村内连片成排的猪栏鸡舍以及家家半掩的房门,给我们从村朴气息中传出一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太平景象。鹅湖山,在今江西省铅山县北。这一地名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形象特征,给人以鸭鹅成群、山明水秀的印象。诗人把它巧妙地镶入诗内,同“稻粱肥”、“豚栅鸡埘”以及下联的“桑柘”等词搭配,共同构成一幅富庶的南方农村风光,有效地突现了社日到来时的丰收喜庆气象。“半掩扉”这一细节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反映了水乡山村的民风淳厚、安定太平,又暗示出村内人们都去观社,人全走空的情景,造成悬念,启发人去想象那作社场面的非凡热闹,很自然把诗意引向下联。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这两句写到社日正题,但诗人仍然没有进入社局,去对作社场面进行直接描写,而是紧承前联后句,把摄影机置放在半掩的门扉之前,拍摄了人们社散归来的情景。桑柘,即桑树柘树,这里用遍种桑植,暗示村中养蚕业也很发达。“桑柘影斜”,指夕阳西下,树影被落晖长长拖在地上,时间已近傍晚。这时人们散社归来,村中逐渐由静转动,到处看到一些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或邻里扶着走回家来。“家家”,说明喝醉的人很多。由于诗人回避了对作社场面平板、吃力的正面描写,而是从侧面入手,通过屋门半掩、人皆走空以及村社结束之迟、醉人之多等极富典型性、孕育性的细节,把社日的欢乐和人们作社、观社的兴趣巧妙地暗示、传达给了读者,引起读者许多关于社日的美妙联想,因而,既使诗的主题表现得极为生动突出,也使诗歌更为精炼含蓄,耐人寻味。
这种避开平板单调的正面描写,以侧面或效果上着手,通过一些典型化细节,反映高度生动事物或复杂情景的手法,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很值得我们学习。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
-
孟尝君将入秦 ① ,止者千数而弗听 ② 。苏秦欲止之,孟尝君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
-
《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宋金元·与王介甫书》简析 司马光著。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收于《中国历代散文
-
送春归,三月尽日日暮时。去年杏园花飞御沟绿,何处送春曲江曲。今年杜鹃花落子规啼,送春何处西江西。帝城送春犹怏怏,天涯送春能不加惆怅?莫惆怅,送春人。冗员无替五年罢,应须准拟再送浔阳春。五年炎凉凡十变,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实用主义古诗词,内容包括实用主义文化,什么是威廉•詹姆丈实用主义认识论,中国古代经典集粹。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意识流,黑色幽默,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体小说,魔幻现实主义 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
-
我是在这一年下雨的端午节里,见到的这个人,听到的这个故事。这是我第一次在乡下过端午节。原打算在这天早晨,悉心体味一番乡野风情,
-
【名句】慎重 ① 者,始若 ② 终,终必勇;轻发 ③ 者,始若勇,终必怯 ④ 。 【注释】①慎重:谨慎从事。②始若:开头好像。③轻发:轻举妄动。④怯:懦弱。 【释义】做事谨慎的人,从开始就好像结束时一
-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
-
这首《酒泉子》抒写了征人怀乡思亲之情。上片写出征途中的愁苦。下片写征人对妻子的怀念。以征戍生活为题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离苦。 这种题材,在《花间集》中是罕见的。从艺术上看,全词境界开阔,于苍凉之中又见缠绵之思。而
-
孟郊长安秋声干, 木叶相号悲。瘦僧卧冰凌, 嘲咏含金痍。金痍非战痕,峭病方在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