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东城渐觉风光好宋祁》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东城渐觉风光好宋祁》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东城渐觉风光好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是北宋名士,其最大功绩,在助欧阳修修新唐书,新唐书中的“列传”一百五十余卷,基本上出自他的手笔。据说他晚年知成都,每宴罢,洗漱之后,打开寝门,垂下帘幕,点两支大蜡烛,丫环使女一旁服侍,然后和墨伸纸,远近之人看见,都知道尚书在修唐书了,望之就像神仙一样。

他也填词,在当时也很有词名。李端叔说:“宋景文(祁)、欧阳永叔以余力游戏为词,超出意表。”(词林纪事引)他的词,现在仅存七首。但是,因为这一首玉楼春,他也跻身宋词名家的行列。

上片为我们勾画的,是一幅生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湖上早春景色。前三句非常平淡,淡到好像在古人的词中随处可见,一样的“渐觉风光好”,一样的“波迎客棹”,一样的绿杨如烟,轻轻晓寒。读到此处,虽不至于兴味索然,至少毫无新鲜之感吧。但第四句却突然让人精神一振。一个“闹”字,出人意表,看似无理,却把春写活了。

“闹春”,我们并不陌生。春天到了,到处是盎然生机,到处是喜气洋洋,许多地方,尤其是乡村,都会有一些歌舞社戏一类的活动,锣鼓喧天,载歌载舞,就是“闹春”了,希望把春天闹得红红火火,也把一年的日子闹得红红火火。不仅大人闹,小孩也闹,在一些年画中,甚至有“老鼠闹春”,对此,人们都不觉得奇怪。但是,宋祁这里描写“闹春”的,是红杏!

人们的美感,首先来自于眼、耳、鼻、舌、身所得到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但是,我们常常会将这几种感官的感觉交互起来,形成一种看似无理却更为动人的美感,比如我们讲音乐的色彩,讲绘画的节奏。我们常常会说“她笑得真甜”,“歌声像一阵轻风拂过”。这就是“通感”。最著名的例子,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那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

最早提出“通感”的是钱钟书,他在通感一文的开头,举的就是宋祁的这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不过是批评李渔不懂“通感”,乱发议论:

宋祁玉楼春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同时人方中通续陪卷四与张维四那封信全是驳斥李渔的,虽然没有提名道姓;引了“红杏‘闹春’实之未见”等话。

但是他认为方中通也没有把问题说清楚。他在文章中说: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

这就是“通感”,也有人称之为“移觉”。这不仅仅是文学修辞的巧妙,更是审美能力的高明。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桃、杏、柳、榆,从来都是装点春天的饰物,是人们欣赏春光的对象,也就是审美的客体,它们就是春的一部分。但是读到这一句词,你会突然觉得,这些花草林木一下子变成了审美的主体,它们和我们一起,在感受春风的料峭、春光的明媚,你不觉得有它们的参与,春的气息更浓、景色更美,而且也想加入其中去“闹春”吗?宋祁也因为这一首词,被人戏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下片是伤春。前两句表现的是作者感叹人生短暂,所以要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因为浮生若梦,欢娱太少,所以“肯掷千金轻一笑”。“肯”,是“难道不肯”的省略。“爱”是吝啬,舍不得。既然人生苦短,欢娱太少,难道还舍不得轻掷千金去享乐吗?“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有人解作希望夕阳晚照,不要那样匆匆归去。理解是不准确的。“劝”,在古汉语中是“勉励”的意思,“劝酒”,就是让你喝酒。所以“劝斜阳”,和李白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是一个意思。因此,“且向花间留晚照”,倒是一种洒脱旷达的表现,使全词不至越写越弱,虽然,其中仍然有一种无可奈何的酸楚。

猜你喜欢
  • 回家 许达然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噪着要回家。有乡思的地方就有中国人,连没老家的也要返乡间。 西方人的乡情虽也诗意,却不如中国的丰富深刻。希腊史诗《奥德塞》叙述伟大的回家旅程,但自荷马以后,西方人漂泊更远了。英国作家却

  • 《登盘山绝顶赏析》

    诗篇前四句写山上景色。诗人登上盘山之巅,耳边传来军营之中的声声号角回荡在山间,漫山的草木为之肃然。望着那山头上的片片白云,隐约显现出对峙的山峰,犹如洞开的石门巍然屹立。飒飒北风徐徐吹来,送来边地醇美的酒香。这酒再香,也不会使诗人陶醉,而

  • 《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赏析》

    本词是一首送别词。写一位女子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愁绪。起首一句,写女子在爱人离别之前无精打采的神情。她整天百无聊赖,连黛眉也不扫了,可见心情确实糟糕透了。古代有“女为悦已者容”之说。《诗经》中也有“自伯之东,首如琶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 老人更有尊严古诗词(尊敬老人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老人更有尊严古诗词,内容包括表达人活着要有尊严的诗句,尊敬老人的诗句,表达人活着要有尊严的诗句。【名言警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 言出乎口结乎心,守以不移立其身,此君子之信也。

    名言: 言出乎口结乎心,守以不移立其身,此君子之信也。 注释: 乎: 于。结: 联结。立: 使……立起来。 句意: 言语从嘴里说出而发自内心, 坚持这样做下去, 使自己立足于社会, 这就是君子的信义了

  • 高适《酬司空璲少府》全诗赏析

    飘飖未得意,感激与谁论。昨日遇夫子,仍欣吾道存。江山满词赋,札翰起凉温。吾见风雅作,人知德业尊。惊飙荡万木,秋气屯高原。燕赵何苍茫,鸿雁来翩翻。此时与君别,握手欲无言。

  • 苏轼《松》全诗鉴赏

    依依古松子,郁郁绿毛身。每长须成节,明年渐庇人。

  • 中学生《〔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古诗词鉴赏

    作者: 王之文张国生刘桂兰 【原诗】:夺泥燕口,削铁

  • 苏轼《和陶始经曲阿》全诗鉴赏

    虞人非其招,欲往畏简书。穆生责醴酒,先见我不如。江左古弱国,强臣擅天衢。渊明堕诗酒,遂与功名疏。我生值良时,朱金义当纡。天命适如此,幸收废弃余。独有愧此翁,大名难久居。不思牺牛龟,兼取熊掌鱼。北郊有大

  • 辛弃疾《闻科诏勉诸子》全诗鉴赏

    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