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满江红》
社雨初晴②,烟光暖、吴山滴翠。望绛阙③、祥云亏蔽④,粉垣千雉⑤。万柳低垂春似酒,微风不动天如醉。遍万井、嬉嬉画图中,欢声里。 嗟倦客,道傍李。看人事,槐根蚁。立苍茫俯仰,漫悲身世。靖节依然求县令⑥,元龙老去空豪气。便乘兴、一叶泛沧浪,吾归矣。
①满江红,词牌名。 ②社雨,社日之雨。 ③绛阙,宫殿寺观前的朱色门阙,也借指朝廷﹑寺庙﹑仙宫等。 ④亏蔽,遮掩。 ⑤雉,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⑥靖节,靖节先生,即陶渊明。
一场春雨刚过,大地呈现一派生机。在千家万户的欢声笑语中,作客他乡的词人慨叹人事,顿生归意。
上片,词人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社雨刚过,天气初晴。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吴山绿得像要滴下水来。当然,“滴翠”的绝不会是吴山,而是满山的碧草绿树。这“滴翠”二字,让人仿佛看到了草树青翠欲滴的清新景象,闻到了那沁人心脾的新叶嫩草香。遥望被朵朵祥云环抱的宫殿,粉墙相绕,绵延千丈。至此,词人视角转为俯瞰:数以万计的柳树垂下了细细的枝条,春天像浓郁的美酒,香飘万里。“春似酒”运用比喻,将春比作酒,形象地展现了春光日胜、春香四溢的美妙景象,且展现出作者置身于春日美景中的沉醉之态。“微风不动天如醉”句运用拟人:微风不再吹拂,天空也像喝醉了一样。不说无风,却道“微风不动”,以“不动”来写静态,更突出了词人恬静安闲的主观感受。家家户户欢声笑语,定格成一幅欢乐祥和的图画。词人巧妙运用“千”“万”这样的数词,营造了宏伟悠远的意境。
下片,词人抒发了对人事的感慨。倚着道旁的李树,疲倦的客人不由得嗟叹。人生在世,渺小如奔波的浮蚁,身处苍茫的天地间,俯仰之间就过完了一世,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了身世之悲。一个“漫”字,展现了词人思接千载,回味慨叹之状。靖节先生归去之前曾胸怀壮志赴县令职,陈元龙曾满腹豪气也已经在岁月的流转中老去。“求”字显示了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前胸怀壮志的求索足迹,“空”字暗含了词人心中斯人已逝、时光不逆的惋惜之叹。可见现实中的词人虽也是满怀抱负但却无法施展,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爱国词人求索失败后的深深无奈。不如乘一叶扁舟飘流沧海,我也要像前人一样“归去”。
上片写春日胜景,与下片中词人的身世之悲形成了对比,可谓是以乐景衬悲情;上片境界宏伟悠远,下片情感结为豁达,词人之“归”,是要归于自然、远离“人事”。而导致他“归”的原因,当是壮志难酬、中原“不归”的现实吧。
●袁去华(约公元1162年前后在世),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做过善化(今湖南省长沙市)和石首(今属湖北省)的知县,留下了宣卿词一卷,共有九十八首。其中有表现自己壮烈怀抱和报国无门的愤世之作,风格慷慨悲凉;也有描写离情别绪的,有凄婉忧伤的特点。
代表词作:满江红·社雨初晴瑞鹤仙·郊原初过雨安公子·弱柳丝千缕玉团儿·吴江渺渺疑天接雨中花·江上西风晚虞美人·娟娟缺月梧桐影忆秦娥·月照席宴清都·暮雨消烦暑相思引·晓监燕脂拂紫绵诉衷情·晓来犹自雨冥冥等。
●满江红,参见第182页相关介绍。
春日乐景衬客居悲情是本词的显著特点,这一手法在欧阳修的浣溪沙中表现得同样精彩。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摧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这首词叙写了作者春日游湖时的所见所感。
上片描摹了一幅踏青赏春图。堤上,游人如织,笑语喧哗;湖上,画船轻漾,春水连天;上空,天幕四垂,远远望去,水天相连。最为绝妙的是,美景中飞出了荡秋千的娇美身影与欢声笑语。一个“逐”字,激活了热闹场景之魂;一个“出”字,为春景平添了盎然生气。过片两句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觥筹交错的湖上宴乐图。船中的太守,此时也顾不得有谁在窃笑了,他情不自禁地在皤然白发上插入一朵鲜花、添上一段春色。让丝竹繁奏、将酒杯频传,他要与民同乐,同庆春的莅临,忘却贬官颍州的烦恼吧。“人生何处似尊前”,写得凄怆、沉郁。历经宦海沉浮,多次受挫且已到晚年的词人,也只能以此排遣苦闷而已。
此词上片与下片对比鲜明:上片写众人得意欢娱、喧嚣热闹非凡的场景;下片写词人独自画船中酣酒乐,别有一番意趣。游人、画船、春水、绿杨、秋千等意象充分展现了春景之“乐”,也更加鲜明地衬托了词人晚年的凄怆、沉郁之“悲”。
万柳低垂春似酒,微风不动天如醉。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摧拍盏频传。
-
楚许郑平 (宣公十二年) 【题解】 夏征舒自立为君后的第二年夏天,楚庄王经伐郑服郑后,即与郑、陈盟于辰陵,陈、郑二国皆表示服
-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馀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
-
这首诗仍然是写陆机赴洛阳途中所见的景物和自己的心情。但是写法略有不同。 全诗借景抒情,曲折委婉,语句精炼而流畅,格调清丽凄清,形象鲜明,意蕴深远,悲楚动人,富有韵味。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首句仍然
-
名言: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注释: 起: 振兴。八代: 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和隋八朝。济: 补救。溺: 沉沦。 句意: 韩愈的文章改变了东汉以来散文发展衰微的局面,他的道德补救了天
-
名言: 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注释: 专己: 独断专行。 句意: 独断专行的人处境孤立, 拒绝别人规劝的人头脑糊涂, 既孤立又糊涂地去治理国家, 这是国家将要灭亡的先兆。 出处:
-
《徒以诚信而感于人。》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出处】唐.韦庄《 章台夜思 》 【意思】长夜中清彻的琴瑟撩人幽怨;好象风雨绕弦无尽凄楚悲哀。孤灯之下听到楚地号角凄怆;西边一钩残月巳经落下章
-
风俗之美,男女自不取于涂,而百姓羞拾遗。 ——《荀子·正论》 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 ——《荀子·儒效》 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 ——《战国策·赵策二》 九土区分,四
-
“野夫怒见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野夫怒见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感时义愤”类的诗句。 遇见不平事,本应拔刀相助,然而我只能空发悲愤,白白磨损心
-
名言: 凡和, 春多酸, 夏多苦, 秋多辛, 冬多咸。调以滑甘。 注释: 和: 调和味道。滑甘: 滑润甜美。 句意: 食物的调味, 春天多用酸味, 夏天多用苦味, 秋天多用辛辣, 冬天多用咸味。都要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