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司空图《独望》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司空图《独望》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司空图

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

远陂春旱渗,犹有水禽飞。

诗题独望,句句皆从望中写起。

首句写远望村庄的直觉印象。与浩然“绿树村边合(过故人庄)诗境相似,但着一“暗”字则更显迷濛而传神。远远的村舍优卧在云团般的绿荫下,幽远静谧。且暗示出无论是回望所居之处还是远眺别村,诗人已置身于空阔的原野了。

次句状近观麦菜间作之景。黄花当指油菜花,麦景应是“平田涨绿村村麦”(杨万里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之一)的壮观图景。无边的绿色点缀以稀疏的黄花,鲜亮柔和,优美宜人。着一“入”字将间作麦田的油菜花写活,仿佛它按捺不住愉悦的心绪,急切切步入其中享受春日的惠赐;亦可感知诗人凝望绿树连村的目光转移此处,在鲜亮的翠绿与嫩黄中欢快地流走与追寻。此两句,一幽暗而旷远,一秀润而平阔,和谐中有对比,朴素中有深味,仅以此景底色之绿(据心理学,绿色令人平和、沉静、欢悦)而言,便不难想见诗人从容悠然的风度来。难怪苏轼对此赞不绝口:“司空图表圣自论其诗,以为得味于味外。‘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此句最善。”(东坡志林)

三、四句谓望中淖池所见。陂即淖池。春旱渗,言因春旱池水渗漏将涸。或作“春早渗”,又作“春草绿”,今据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改。远处淖池揽于目前,可见诗人当在高处。言春旱,非一望可知,应有时间的追溯和经验的叠加,至少说明诗人多此漫游此间。妙在猜度池水之渗,隐微幽玄,令人想见那渗漏之水在地下全方位地潜行,缓缓移向无限的深处;甚至能听见水滴浸渗、蚯蚓翻泥和草根汲水之声。当诗人陷于沉静玄思之际,那淖池陡然飞起水鸟,强烈地吸引了他。轻快的翅膀翻飞在绿野蓝天,自由舒放,无拘无束。诗人忘情地瞩望直到无边的远处。诗歌始于天边又归结于天边,望中之景层次明晰,色彩绚丽,令人留连。

诗中田园虽可居可游,扫视天地之间,然望中无人,陪伴亦无人,诗题中“独”字豁然可见。诗人独来独往,绝无荒寞冷寂之感,而是清新空灵,纯静恬淡。没有炊烟,没有喧嚣,没有犬吠牛耕,世俗生活的印痕隐遁远去,诗人沉浸在自然的氛围之中。这自然昭示人们去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越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在活泼流动的大自然中获得生命的意趣和慰安。此诗深厚的意蕴和持久的魅力即在于此。

猜你喜欢
  •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全诗赏析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作品赏析【注解】:1、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句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2、昭陵:唐太宗的陵墓。【韵译】:太平时有闲情逸兴,是无能之人;

  • 《我的青梅竹马》陈婕散文赏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手机里不再保存那些或好玩或动情的信息。总是习惯在夜晚入睡前,静静地翻看收件箱和发件箱,看一条删一条,有种狠

  • 白居易《雪朝乘兴欲诣李司徒留守先以五韵戏之》全诗赏析

    夜寒生酒思,晓雪引诗情。热饮一两盏,冷吟三五声。铺花怜地冻,销玉畏天晴。好拂乌巾出,宜披鹤氅行。梁园应有兴,何不召邹生? 作品赏析赠思黯前以履道新小滩诗寄思黯,报章云:请

  • 我的书店

    【3333】我的书店(〔美〕罗纳德·赖斯编,赵军峰等译,译林出版社,11 375印张,2017年7月第1版,48元)△以数十位当代美国作家各自选取一

  • 《一百五日夜对月赏析》

    此诗首联写到“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诗人写这首诗时仍然被困在沦陷的长安,而妻儿却都在鄜州,不知生死,所以此处说“无家”实际上是指没有家人在身边,也不知家人生死的意思。诗中首句“寒食”二字与题目中的“一百五日”相互照应。第二句“有泪如

  • 孟浩然《东坡遇雨率尔贻谢南池》全诗赏析

    田家春事起,丁壮就东坡。殷殷雷声作,森森雨足垂。海虹晴始见,河柳润初移。予意在耕稼,因君问土宜。

  • 高适《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全诗赏析

    天子股肱守,丈人山岳灵。出身侍丹墀,举翮凌青冥。当昔皇运否,人神俱未宁。谏官莫敢议,酷吏方专刑。谷永独言事,匡衡多引经。两朝纳深衷,万乘无不听。盛烈播南史,雄词豁东溟。谁谓整隼旟,翻然忆柴扃。寄书汶阳

  • 千家诗《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题解与鉴赏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1],罟师荡桨向临圻[2]。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题解] 沈子福,作者的朋

  • 《楚茨》原文与鉴赏

    作者: 窦春蕾 【本书体例】

  • 白居易《松声》全诗赏析

    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萧寥发为声,半夜明月前。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一闻涤炎暑,再听破昏烦。竟夕遂不寐,心体俱翛然。南陌车马动,西邻歌吹繁。谁知兹檐下,满耳不为喧。 作品赏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