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典故“隋堤柳”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隋堤柳
【出典】 唐·白居易隋堤柳:“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老枝病叶愁杀人,曾经大业年中春。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至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见全唐诗卷四二七)宋·佚名炀帝开河记:“时恐盛暑,翰林学士虞世基献计,请用垂柳栽于汴渠两堤上。一则树根四散,鞠护河堤;二乃牵舟之人护其阴;三则牵舟之羊食其叶。上大喜,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竞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方及百姓。时有谣言曰:‘天子先栽,然后万姓栽。’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
【释义】 隋炀帝开凿运河,两岸堤上并植杨柳,后人称为“隋堤”。后因用为咏柳的典故。
【例句】 ①别来隋柳几经秋,何日得重游。(潘阆酒泉子[长忆钱塘]5)这里以“隋柳”代指钱塘杨柳,抒发忆念之情。②章台隋岸欢游地,高拂楼台低映水。(柳永木兰花·柳枝52)这里拈出隋堤柳以切题。③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刘弇清平乐[东风依旧]453)这里以“隋堤柳”代指杨柳,谓杨柳依旧为东风著意吹拂,渐现鹅黄,描写春天景色。④隋河杨柳,见我五年三执手。(晁补之减字木兰花·和求仁南郡都别574)这里以“隋河杨柳”指柳,融入“折柳”之意以切“别”。⑤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周邦彦兰陵王·柳611)这里用以切题,借杨柳之依依渲染离情。⑥何日隋堤萦马首,路长人倦空思旧。(周邦彦蝶恋花·柳其三611)这里暗以“隋堤柳”切题,抒发倦游情思。⑦看锐师云合,妖氛电扫,隋堤宫柳,依旧成行。(曾觌沁园春·初冬夜坐闻淮上捷音次韵1313)这里活用典故,以“堤柳依旧”表明闻捷后对中原景象的希望。⑧不见隋河堤上柳,绿阴流水依依。(许庭临江仙·柳[不见隋河堤上柳]1349)此词借隋堤柳以抒“亡国恨”。这里以“隋河堤上柳”点题。
-
古文观止·王安石·读《孟尝君传》① 世皆称孟
-
俟(sì): 等。河: 特指黄河。黄河水多含泥沙,无有清时。意思是: 等到黄河的水清了,人还能活着吗?语出《左传·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春秋时,晋、楚两国争霸,郑国
-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枯桐。人随远雁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红手素丝千字锦,故人新曲九回肠。风吹絮雪愁萦骨,泪洒缣书恨见郎。羞看一首回文锦,锦似文君别恨深。头白自吟悲赋客,断肠愁是断弦琴。
-
即点名,确切地说,是早上点名。把点名称作“点卯”源于旧时官署的一种考勤方法。 古代官署一般都在卯时开始办公,要求所有胥吏差役均须届时到职。卯时,也叫卯刻,是古代十二时辰之一,即每天早晨的五时至七时。每
-
客来舒长簟,开阁延清风。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晚来常读易,顷者欲还嵩。世事何须道,黄精且养蒙。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忽忆鲈鱼□,扁舟往江东。 作品赏析欲还嵩:一作独还嵩。
-
令弟佐宣城,赠余琴谿鹤。谓言天涯雪,忽向窗前落。白玉为毛衣,黄金不肯博。背风振六翮,对舞临山阁。顾我如有情,长鸣似相托。何当驾此物,与尔腾寥廓。
-
【生卒】:1913—1960【介绍】: 法国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生于阿尔及利亚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农业工人,母亲是女仆。早年丧父,家境
-
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披霄决汉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须臾力尽道渴死,狐鼠蜂蚁争噬吞。北方立争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睢盱大志少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
-
梅雨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题解肃宗上元元年(760年),
-
起夜来 作者: 聂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