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写江西石钟山的诗词大全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写江西石钟山的诗词大全

号称“江湖锁钥”的石钟山,位于鄱阳湖与长江汇流处的湖口县。石钟分上下两座,两山对峙,危岩壁立,濒湖临江,气势雄伟。特别是靠北的下石钟山,更是著名的游览胜地。登石钟山远眺,可见匡庐秀色,近观,可睹鄱湖烟波,山水尽览,令人心旷神怡。

石钟山之得名,早在汉代水经上就有记载:“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但“石钟”名称的由来则有多种传说。北魏郦道元认为山下深潭,风吹浪击石,声若洪钟,故名。唐代李渤则在深潭上发现两块石头,北石击之声脆而高,南石击之声厚而洪。山名由此而来。宋代杰出的文学家苏轼,为了探究山名的由来,曾月夜泛舟游石钟山,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石钟山记。石钟山控扼江、湖,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曾以此为据点。清代太平军曾驻此筑垒设关,凭险据守,长达5年之久,并诱湘军深入,截江堵湖,重创湘军。石钟山的水光山色曾吸引了历代名人到此览胜咏景,留下了大量字碑石刻,至今保存完好。

石钟山

爱此江湖幽,维舟坐终日。

本从玩化理,不是荒逸游。

[诗名]石钟山

[作者]苏轼

[注释]●玩化理:探究事物的道理。●荒游逸:悠闲游逸。

岩上观音岩下湖,俨如南海旧规模。

庭前翠竹千竿有,门外红尘半点无。

水绕三山同楚地,势连五老共洪都。

夜来一片无私月,照见摩尼顶上珠。

[诗名]上观音阁

[作者]苏轼

[注释]●观音阁:石钟山上有观音阁。●南海:指南海普陀山。●五老:指庐山五老峰。●摩尼:梵语,宝珠,珠的总称。

楚地有石鼓,吾地有石钟。

鼓不假制作,钟不费陶熔。

朕兆不可测,良由造化工。

安得置太庙,同声叶时雍!

[诗名]石钟山

[作者]李景和,湖口(今属江西)人。宋淳化三年(992年)进士。

[注释]●楚地:此指湖南,因其古为楚国之地。石鼓:山名,在湖南衡阳市北蒸水与湘江汇合处。山有高二米的鼓形大石,名“石鼓头”。俗传石鼓鸣则有兵革之事。●朕兆:预兆。●良由:实由于。造化:创造、化育万物者,即大自然。贾谊鵩鸟赋:“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安得:怎能得?太庙:即帝王的祖庙。●叶:相合,协调。叶,一作“鸣”。时雍:指时世安定、太平。

一色山河两国争,是谁有福是谁顷?

我来觅迹观音阁,惟有苍穹造化宏。

[诗名]征伪汉幸上钟观音岩

[作者]朱元璋,字国瑞,明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人。幼孤,为皇觉寺僧。元末群雄并起,郭子兴举义旗,往投之,子兴重用之,所战辄胜。子兴卒,诸将奉为吴国王,旋称吴王。十五年成帝业,建都南京,国号大明。

[注释]●征伪汉:指征伐陈友谅。元末陈友谅杀徐寿辉,称帝,建都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国号汉。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进兵湖口,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陈兵败,中流矢死。此诗即朱元璋驻兵石钟山时战余所作。古时称僭伪的非正统的国家为伪国,故称陈友谅为伪汉。●顷:同倾,倒下,灭亡的意思。这句意思是:两国相争,成败兴亡,全凭天意,天意佑护,就是有福,就会兴起,否则就灭亡。●苍穹造化宏:苍穹:上天、天空;造化:天地、自然界;宏:宏大。末句意为天意至高无上,至为宏大,任何人不能违抗。

胜景无如此处幽,经过不厌又追游。

岩栖远望疑悬壁,阁道攀援即舣舟。

庐阜群峰朝暮见,鄱湖一水古今流。

登临顿觉襟怀阔,消尽人间万斛忧。

[诗名]登石钟观音阁

[作者]高旭,明人,生平未详。

[注释]●观音阁:旧时石钟山上有观音阁,今已圯。●追游:重游。追寻昔日追踪。●岩栖:观音阁建在悬崖之上,远望好象悬在峭壁上。●舣舟:停舟。观音阁无路可通,必乘舟始可攀登。●庐阜二句:庐山群峰朝暮可见,鄱湖一水古今长流。意谓江山永恒存,人寿能有几何?●斛(hu):量器名。古代以一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万斛忧,极言忧虑之多。

苏公游赏后,余韵石钟山。

水石长如此,行人自不闲。

鹤巢丹壁上,鱼罱翠微间。

安得乘明月,扁舟数往还。

[诗名]石钟山

[作者]王士祯

[注释]●苏公二句:意谓石钟山自苏公游览作记以后,流风遗韵至今犹存。●水石二句:水石奇观,千秋不改,游人络绎不绝。●丹壁:道士炼丹房的壁。石钟洞壁上有“丹房”二字。●鱼罱(lan):捕鱼之网。这句意思是渔翁捕鱼于山水之间。●安得二句:意谓何时能趁明月之夜,乘扁舟往来于绝壁之下,一验苏公的所见所闻?

山环彭蠡寺环松,飞岛悬崖数十重。

一自坡仙寻绝壁,几曾游客破苔封?

新岚映水浮秋碧,怪石冲波响夜钟。

访古独来追胜事,怀苏亭在翠微峰。

[诗名]石钟山怀苏公

[作者]崔峤,清湖口人,乾隆十五年进士,曾任江西新淦县训导兼署教谕。

[注释]●山环句:山被鄱湖包围,佛寺被松林环抱。●一自二句:自从苏东坡月夜泛舟绝壁下,探究“石钟”的来由,踏破石径的苔封,有多少人啊!●响夜钟:言静夜怪石搏击江浪,发出钟声。●翠微峰:青翠的山峰。

绝壁凌湖口,徘徊去独迟。

寻源失旧碣,纪胜赋新诗。

怪石鸣金处,雄风鼓浪时。

双钟真意趣,千古几人知。

[诗名]怀苏亭题壁

[作者]僧格勒,一名孟韬,清代人。此诗有摩崖石刻,款署“鸭绿僧格勒题”,行书阴刻。原亭废而石刻尚存,字迹清晰。

[注释]●怀苏亭:原址在下石钟山南,为纪念苏轼而建,今已在大门口新址重建。●绝壁:指石钟山临江峭壁。苏轼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徘徊:来回行走。去,离开。这句意思是诗人在此怀念苏公,久久不愿离开。●寻源:寻找古人的遗迹。●失旧碣:找不到旧日的碑刻。●怪石二句:仿杜甫诗:“竹深留客处,荷静纳凉时。”鸣金,此处代指石钟之声。●双钟二句:意谓双钟意趣,世莫能知,惟有苏东坡月夜探访,始能穷其奥秘。点明怀苏之意。

频流合注两峰横,乱石危矶势欲倾。

绿树经年迷谷口,翠微尽日满江城。

吴天烟雨三春尽,楚天风涛半夜生。

一自髯苏留记后,好山不说说钟声。

[诗名]石钟山

[作者]吴法韶,字夔奏,别字音崖。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曾任江西新建县教谕,瑞州府训导。

[注释]●频:同濒,靠近水边。●合注:指江湖汇流。●两峰:指双钟山。●倾:倒下。●翠微:青翠的山气。●江城:指湖口县城。●吴天、楚水:春秋时江西北部为吴楚分界处,东为吴,西为楚,故称吴天、楚水。

楚水流漭渐入吴,层峦重影一亭孤。

凭栏目送时千里,不识长江锁住无?

[诗名]锁江亭

[作者]李尚清,清人,生平未详。

[注释]●锁江亭:在下石钟山,北锁长江,境界开阔。亭原在梅花厅后,1982年迁建于浣香别墅右侧。杨升石钟山锁江亭记:“章贡九江诸流之水,均此会合,而此地又为数省锁钥。”故名锁江。●楚水句:湖口西属楚地,长江过此渐入吴地。漭(mang莽):水广远貌。●凭栏句:靠着栏杆,眺望长江东去,由近而远,直至千里之遥。●不识句:这句用问句来强化感叹,意思是长江毕竟是锁不住的。此锁不住有双重含意,一层是长江滚滚,一泻千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另一层是湖口虽号称江湖锁钥,但古来屡经战乱,兴亡相继,可知“地利”有时不足恃。诗句意识深远。

坡老去千古,我来追昔游。

钟声长在水,石气最宜秋。

列嶂包城远,飞萝袅寺浮。

欲看彭蠡色,一半划江流。

[诗名]石钟山

[作者]熊光,清人,生平未详。

[注释]●坡老句:苏东坡曾来此游,今已离去,成为千古往事。●我来句:我来追访遗踪,风光依旧。●钟声句:水石相搏,长鸣清越的钟声。●石气句:秋高气爽,与山石的情趣相宜。●列嶂:一列列如屏障的峰峦,环绕县城,远与天接。湖口城南有涪湖山脉,北有台山山脉,山势绵延不断。●飞萝句:飞挂的女萝,飘浮在佛寺的上空。●欲看二句:说如想观览鄱阳湖的风光,其澄清的湖水划去了长江的一半。彭蠡是鄱阳湖的古称。鄱阳湖水清,长江水浊,湖水流入江中,清浊分明,其中清水占据了长江一半的江面,此景在石钟山上看得最清楚。

南望庐山秀,回峰枕双流。

石钟船厅上,江湖一目收。

清浊分流处,绿绿扁担洲。

千帆竞风走,不为湖口留。

[诗名]湖口石钟山

[作者]魏文伯,今人。

[注释]●清浊分流处:长江水浊,鄱阳湖水清,湖水入长江交界处清浊分明,在石钟山俯瞰,蔚为壮观。现在山顶临江处,建有“清浊亭”,专供观赏这一风光。亭上一联:“江湖水分两色;石钟浪击千年。”●扁担洲:湖口长江中沙洲。

控扼江湖分浪脉,响钟源探久争怪。

半亭壁立寄云情,五老谦恭朝此拜。

[诗名]石钟山

[作者]王树远

[注释]●响钟句:关于石钟山名字的来历,北魏郦道元、唐李渤、宋苏轼等各持己见,久未定论。●五老句:由石钟山远眺庐山五老峰,如拱如揖。

猜你喜欢
  • 《蝇子透窗偈》鉴赏和赏析

    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这可以说是一首寓言诗。我希望读者诸君不必急于看下文的诠释,只凭自己的直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意作一番体味。 诗句看来很平常,然而这

  • 白居易《竞渡》全诗赏析

    竞渡相传为汨罗,不能止遏意无他。自经放逐来憔粹,能校灵均死几多?

  • 鲁迅《喝茶》全文、注释和赏析

    某公司又在廉价了,去买了二两好茶叶,每两洋二角。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却不料郑重其事的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 我知道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

  • 三尸神

    《纬书集成·河图纪命符》: 人身中有三尸。三尸之为物,实魂魄鬼神之属也。欲使人早死,此尸当得作鬼,自放纵游行,飨食人祭醊。每到六甲穷日,辄上天白司命,道人罪过,过大者夺人纪,小者夺人算。故求仙之人,先

  •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作者简介曾公亮(998—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

  • 《容斋随笔·陈季常》译文与赏析

    陈季常陈季常 【原文】 陈慥(zào),字季常,公弼之子,居于黄州之岐亭,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1]

  • 小说《换妻记》原文和鉴赏

    《换妻记》是一部小说,它通过一个婚姻故事展示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情感纠葛。原文描绘了主人公们因家族利益而违背内心选择婚姻对象的痛苦。这部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婚姻制度下个体的无奈和权利的束缚,同时也点出了人性中的欲望与道德之间的矛盾。读这部小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深处的困惑和矛盾,引发对现实生活中婚姻选择问题的思考。

  • 《三国志·关羽传》译文与赏析

    关羽传关羽传 【题解】 关羽(约162-220),字云长(原为长生),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蜀汉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

  • 《忧居杜门久废笔砚兹因卜筑辄有所感不免破戒赏析》

    【原题】:忧居杜门久废笔砚兹因卜筑辄有所感不免破戒作数语呈诸亲友

  •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唐宋散文鉴赏

    文章开头一段是个引子,说明承召入对时因时间匆促,未能详言,故作此奏章上陈。“迫于日晷”云云,恐非托辞,只是表明自己的奏章内容不是粉饰太平之词,而是揭露时弊、呼吁改革之词,表现了鲜明的政治责任感。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