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诗词之《初见杏花》全诗原文鉴赏
梅尧臣
不待春风遍,烟林独早开。
浅红欺醉粉,肯信有江梅。
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评论梅尧臣的诗为:覃思精微,意境深远闲淡,“又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我们从这首小诗中可以窥知一斑。
诗的一二句是言早春时分,春风姗姗而来,尚未吹遍地角天涯。万物惺眼欲睁,正待敷荣时节,而烟霭缭绕的林中,杏花独树一帜,早已花蕾绽满枝头。诗人入笔即抓住“红杏出墙”报春的这一特点,以清新欢快的笔调赞美杏花给人带来春的信息,给人以生命的活力。
自古以来,早春历来是拨动骚人墨客的心弦,引起他们对人生无限遐思、探索,从而抒发豪情壮志的主题。他们或借此表现自己对人生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或借此感慨时光飞逝,壮志未酬。如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赞美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宋代诗人张栻在立春偶成中也曾写到:“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夸赞春到人间,万物复苏,充满生机。梅诗的一二句就是以朴实流畅的语言,展示了春风送暖,杏花早放的美好景象,读之引人深思,催人向上。
三四句是写盛开的浅红色杏花姿态妩媚,压过粉里透红的梅花。但在早春时节,人们又岂肯相信有梅花在傲然怒放。醉粉:粉里透红,这里是形容梅花的艳丽色彩。黄庭坚寄杜家父诗二一诗中有“风尘点汗青春面,自汲寒泉洗醉红”的佳句。江梅:梅的一种,俗称野梅,花小而香。三四句诗人是以反衬手法来赞美杏花的迷人姿色。
古人诗句中,常有盛赞梅花的,而且推崇备至,佳句颇多。盛赞杏花的却不多见。刘攽在中山诗话中说:“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这首诗既抓住了杏花报春这一特点,又抓住了人们爱春、惜春的心理,大胆地以梅花反衬杏花,托物寓意,以淡雅从容的笔调,展示了早春迷人的风光,读后使人心胸旷达,回味无穷。
-
海亭秋日望,委曲见江山。染翰聊题壁,倾壶一解颜。歌逢彭泽令,归赏故园间。予亦将琴史,栖迟共取闲。
-
〔原文〕 终风且暴, (齐暴作瀑。) 顾我则笑, 谑浪笑敖, 中心是悼。 (暴、笑、敖、悼,宵部。) 终风且霾, 惠然肯来, (鲁肯作肎。) 莫往莫来, 悠悠我思。 (霾、来、思,之部。) 终风且曀,
-
都人士 作者: 冯好勤 【本书体例】
-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
-
【4147】书读完了(金克木著,黄德海编,上海文艺出版社,35 5万字,2017年5月第1版,75元)△分三部分:[1]“书读完了”;[2]福尔摩斯·读
-
【原题】:木平像吾友宣老所藏宣示寂久矣余因归朱方遇其徒慈俊乞得之喜而作此
-
华子冈裴迪①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②。云光侵履迹③,山翠拂人衣④。【注释】①裴迪(716—?),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关中(
-
府僚能枉驾,家酝复新开。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谁道山公醉,犹能骑马回。
-
曹植诗《赠白马王彪·并序》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
-
《心有灵犀一点通》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唐·李商隐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