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寓言诗词鉴赏《买书歌》
[清]陶士璜
十钱买书书半残,十钱买酒酒可餐。
我言舍酒僮曰否,咿唔万卷不疗饥。
斟酌一杯酒适口,我感僮言意良厚。
酒到醒时愁复来,书堪咀处味逾久。
淳于豪饮能一石,子建雄才得八斗。
二事我俱逊古人,不如把书聊当酒。
虽然一编残字半蠹鱼,区区蠡测我真愚;
秦灰而后无完书。
本诗录自清人袁枚随园诗话卷六。作者陶士璜,生平事迹均不详。
买书歌共有十五句,按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层。
“十钱买书书半残”至“我感僮言意良厚”为第一层,主要描写诗人与僮子的对话。对话的中心是如何使用“十钱”。这“十钱”,既可用作买书之资,也可用以买酒之乐;出钱买书,书却残缺不全,出钱买酒,酒则醇美可餐。面对这一矛盾,诗人坚决主张要舍酒买书,语气显得是那么恳切!僮子则认为书不疗饥,还不如买酒舍书,表情显得又如此淡漠。两人的态度迥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淳于豪饮能一石”至“秦灰而后无完书”为第三层,这是由诗人与僮子的对话而引发的议论。淳于,即淳于髡,战国时齐国大臣。据史记·淳于髡传载:“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子建,即曹植,三国时魏国文学家。世说新语·文学云:“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故谢灵运称道:“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徐子光蒙求集注引)诗人既无淳于髡一石之酒量,亦无曹植八斗之才识,“不如把书聊当酒”,权且以书代酒,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这不是很好吗?虽然蠹鱼已将书卷蛀蚀的“伤痕累累”,面目难看,但这一切又何足挂齿?因为自从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之后,本来就很难找到一部完整无缺的书了。
全诗的重心是在第二层,即“酒到醒时愁复来,书堪咀处味逾久”,这两句集中表达了诗人对舍书与舍酒的看法。舍书,当然可以得酒。美酒芬芳,醇醪味厚,虽能畅怀痛饮,陶然忘饥,求得精神上的一时的解脱与快意,但酒醒之后却又是愁云笼罩,忧思难尽,真可谓“午醉醒来愁未醒”(张先天仙子)啊!于是,不得不重新借酒浇愁,以酒自遣。如此往复,不一而足。舍书是如此,舍酒则相反——得书。书是人类知识与智慧的结晶。古往今来,天南海北,社会生活是如此广阔无边,如此复杂纷繁,一个生命有限的人当然不可能事事亲身经历,处处身临其境。书,却能让你从中得到多方面的了解。因此,读书越多越丰富,留给读者回味的东西就越多,它使人长知识,长才干,使人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无形中还延长了人的生命。相比之下,舍书与舍酒,究竟孰取孰否,不是昭然若揭了么?由此可见,诗的第二层充满着理性的沉思,但在具体表述时却又巧妙地隐匿在“酒”与“书”之中,让读者通过“酒”与“书”的对比而引起理性的震撼,获得对人生哲理的顿悟。“酒到醒时愁复来,书堪咀处味逾久”,人们从这短短的两句诗中,正会悟到了这样一种警策性的人生哲理: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
【名句】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语出《列子·汤问》。工匠的精巧技艺,竟然可以和天地同样高超!赞扬能工巧匠的技艺可与天然媲美。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功:指器物的精好,坚利。
-
春雨暗暗塞峡中,早晚来自楚王宫。乱波分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谷口子真正忆汝,岸高瀼滑限西东。
-
1993年秋,当青纱帐里大片的农作物成熟得仿佛开始燃烧、果实压弯站了一个夏季的茎秆时,团队一年一度的军事演习也拉开了序幕。这次演习与以
-
名言: 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 句意: 饥饿的人觉得任何食物都是美的, 干渴的人觉得任何饮料都是甜的。他不能知道饮料食品的正常滋味, 是由于饥饿干渴影响的缘故。 出处: 《
-
苏东坡的《书墨》,文不到七十字而内涵丰富,落笔近平缓却陡见奇峰,然后转入丘壑,渐临佳境,曲径盘旋,意趣无穷。
-
十三时态有三,不定终身 【原文】 前者恒态,又有时态。方有对谈(1),神忽他往(2);众方称言(3),此独冷笑;探险难近,不足与论情
-
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 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 芭蕉雨声秋梦里。张可
-
【原题】:王原庆新迁居南堂以古风求写恕斋二大字并石刻次韵
-
蒙第四 【题解】 蒙卦是异卦相叠,下坎上艮。本卦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坎,坎为险。山下有险,草木丛生,故卦名为蒙。蒙卦的
-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这首咏芭蕉诗写的是未展芭蕉,紧紧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