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宋)蒋捷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喜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有谁经历过这样的人生道路吗:青少年生于“富贵温柔之乡”,简直不知道世间还存在着一个“愁”字;步入中年以后,却饱经忧患,尝尽了人间伤乱离别的滋味;而到垂暮之年,更孤身只影地独栖僧庐之中——蒋捷这首词,就以“听雨”作为线索,又以“雨声”作为“道具”,形象饱满地写出了自己所身经的“人生三部曲”,妙在“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试看,它写少年时的豪华生活,仅用歌楼、经烛和罗帐三个意象,就把其富贵而旖旎的氛围和情致,尽情表出;写壮年时的飘泊流浪,又用客舟中所闻见的断雁西风和所感知的风雨飘摇,含蓄表出;而更妙的还在写其“鬓已星星”的晚年,又改用一种“波峭”的笔法来写其“哀莫大于心死”的近乎“麻木不仁”的心态,使读者从它表面看似“不动情”(“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状态中,越发深窥其内心深藏着巨大悲哀,也越加反衬了这位从富贵之家而坠入困顿的老人那十分凄凉的晚景和异常孤寂的心境。照理来讲,人的一生中所经所历之事何止千件万件,人到晚年回顾往事时涌上心头的思绪又何止千头万绪,但作者仅用了类似于今天电影“蒙太奇”的三个“镜头”,就把这“跨度”很大、“曲折”甚多的几十年生活,用短短一首小令精炼地勾勒了出来。这不能不使人钦佩其用笔之富有概括力和下字运语的精警优美。
但是,如果仅作以上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南宋词多黍离麦秀之悲”(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一),特别在宋亡前后所作的词中,自不能不“折映”进亡国的阴影;更何况,作者蒋捷,又是一位极富民族感情的爱国文人。因此,这首小令,不仅可作蒋捷个人的“身世三部曲”来看待,同时也可作为整个南宋晚期士大夫的“生活缩影”来看待——在宋亡以前,他们听歌赏舞。留连风月,过着富贵而风流的生活;蒙古南侵,社稷倾覆,他们就象西风肃杀中的断鸿孤雁一样,四处飘散;宋亡之后,这些人中的不少人又象蒋捷一样,甘当“遗民”,不仕新朝,默默孤栖在穷山僻壤、僧庐道观中,“痛定思痛”地“反思”着他们那紧紧依附在南宋王朝的“国运”之上的个人命运,“咀嚼”和“反刍”着自己那痛苦和不幸的人生遭遇……这样来读本词,就能倍感其深沉的感情蕴含和“历史深度”——它所咏写的,不仅是个人“听雨”的三段生活情景,而更是国破家亡后填塞胸间的无限辛酸与痛楚!
“帘外雨潺潺”,五代的亡国之君李煜曾用雨声作为他抒发亡国之感的“起兴”。现在,宋亡之后的蒋捷又一次以雨声作为他“串联”一生经历、进行“今昔对比”的线索和“道具”。雨声本是自然界极为平凡的事物,但到了多情而卓越的词人笔下,却会“开掘”出如此丰蕴的感情因素,“寄托”进如此深沉的历史内容,这是不能不使人拍案叫好的。
-
海霞红,山烟翠。故都风景繁华地。谯门画戟,下临万井,金碧楼台相倚。芰荷浦溆,杨柳汀洲,映虹桥倒影,兰舟飞棹。游人聚散,一片湖光里。汉元侯,自从破虏征蛮,峻陟枢庭贵。筹帷厌久,盛年昼锦,归来吾乡我里。铃
-
长垂玉箸残妆脸,肯为金钗露指尖。万斛闲愁何日尽,一分真态更难添。 作品赏析【原题】:过潍州驿,见蔡君谟题诗壁上云:「绰约新娇生眼底,逡巡旧事上眉尖。春来试问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不知为谁而作也?和
-
《孙犁锁门》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孙犁 过去,我几乎没有锁门的习惯。年幼时在家里,总是母亲锁门,放学回来,见门锁着进不去,在门外多玩一会就是了,也不会着急。以后在外求学,用不着锁门;住公寓
-
黑鬓丝雪侵,青袍尘土涴。兀兀复腾腾,江城一上佐。朝就高斋上,薰然负暄卧。晚下小池前,澹然临水坐。已约终身心,长如今日过。
-
[清]朱琦 飓风昼卷阴云昏,巨舶如山驱火轮,番儿船头擂大鼓,碧眼鬼奴出杀人。粤关守卒走相告,防海夜遣关将军。将军料敌有胆略,楼橹万艘屯虎门。虎门粤咽喉,险要无比伦,峭壁东西峡,下临不测渊;涛泷阻绝八万
-
名言: 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木,而不能拔山。 句意: 土能够把河水变混, 却不能把海水变混; 风能把树木拔起, 却不能把山拔起。(喻君子的节操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改变的。) 出处: 唐·罗隐《两同
-
不相见。不相见来久。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 不进。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 ① ,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 围赵者,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 ② ;今齐闵王益弱, 方今
-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我愁远谪
-
九日明朝是,相要旧俗非。老翁难早出,贤客幸知归。旧采黄花剩,新梳白发微。漫看年少乐,忍泪已沾衣。 作品赏析此诗,梁权道编在大历元年,与《九日》五首不同时。按五首云独酌,此题云诸人集,知为两岁重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