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名胜诗之《乌鲁木齐》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清)褚廷璋
额鲁公孙此建瓴①,天戈万里下风霆。
山围蒲类分西谷②,云护沙陀拱北庭③。
不断角声横月白, 无边草色入天青。
释怀城上舒雄眺, 尽把耕畴换牧 ④。
【题解】
此诗追溯乌鲁木齐的历史沿革,从大处着笔,勾勒乌鲁木齐的全景图。
【作者】
褚廷璋,号筠心,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官至侍读学士。
【注释】
①额鲁公孙:指额鲁特公族,清时西部蒙古各部的总称,元称“斡亦刺”,明称“瓦剌”,乾隆时全部统一于清。建瓴:原意为居高临下倾倒瓶中之水,形容势不可挡,语出史记·高祖本纪。②此句意指汉代蒲类国地治天山,西至榆谷。蒲类国,因蒲类海而得名。蒲类海为内陆湖,后唐时于此设蒲类县,清置镇西府,今新疆东部巴里坤县。③沙陀:我国古代部族名,西突厥的别部。北庭:本指汉代北单于所统治之地,唐设北庭都护府,辖伊、西、北庭三州及境内诸军镇、守捉,其地后入回纥,继入吐蕃。④牧坰:牧场。
-
《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三十唯得忠恕三十唯得忠恕 范纯仁尝曰:“我平生所学,唯得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
-
此诗第一句交代宴饮的地点,为下文的展开写出了规定的场景。第二联把大臣们写得不同凡俗,更恰到好处地吹捧了皇帝。第三联突然笔锋一转,由宴会写到了东庄周围的环境。最后归结到宴会上来,收住上文,把宴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全诗用比喻、对比、夸
-
城南钟鼓斗清新,端为投荒洗瘴尘。总是镜空堂上客,谁为寂照境中人。红英扫地风惊晓,绿叶成阴雨洗春。记取明年作寒食,杏花曾与此翁邻。
-
《人生得友朋,何必思乡里.》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人生得友朋,何必思乡里。》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名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出自
-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词的上片词人说忙在喝酒贪欢笑。可是用了一个“且”字,就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这“欢笑”比“痛哭”还要悲哀:词人是无法排解内
-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
【4085】慢慢学(〔美〕托马斯·品钦著,但汉松译,译林出版社,6 625印张,2018年1月第1版,45元)△这本书收录了托马斯·品钦青年时代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