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其五)》
[晋]阮籍
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
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
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驱车复来归,反顾望三河。
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
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
李善注文选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忧生,是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的一大主题。这些忧生之作,有的表现孤独苦闷的心理;有的表现对谤谗祸乱的恐惧;有的表现人生如梦的悲哀;有的则表现惜时叹逝的情怀,本篇即为其一。
首四句写少年时的“轻薄”之举。“平生”二句总括一笔,写出品性与嗜好。“西游”二句则将上文指实,言其整日过着游乐于天南地北,往来于歌楼舞榭的生活。咸阳,故秦都,此以咸阳之行涵盖四方之游。“赵李”所指,历来众说纷纭。从历史上看,汉成帝赵后飞燕和汉武帝李夫人平起于倡伎歌舞,均以善歌妙舞受宠。从本诗说,上文曾言“好弦歌”,因此这是借赵飞燕、李夫人比喻“纵倡乐”之好。在这里,诗人以“轻薄”二字概括昔日年少的性情,充满悔恨之意。
中间四句写壮年后的“蹉跎”之叹。欢乐尚未到极点,岁月便骤然消逝。“忽”字形容时过之速,饱含着诗人的痛惜之情。“驱车”二句是痛惜之后的决心与行动,但斗转星移,时不我与,剩下的便只是人生的遗憾。
最后四句写旅途的“失路”之感。诗人化用“南辕北辙”的典故,意在说明:黄金易尽,功业难成,如果年轻时不珍惜时光,及时努力,其结果必将同太行道上“之楚而北面”的失路人一样,永远不会有所成就。
阮籍是个好作深沉之思的哲人。本诗以“少年蹉跎,终竟失路”所揭示的少时虚掷,壮心难酬的哲理已如上述。但是阮籍的忧生是与愤世分不开的,他生当乱世,一方面对曹氏末年的昏庸腐朽深表不满;另一方面,又不愿与司马氏同流合污,为虎作伥,只好放浪形骸,酣饮避世。晋书本传载他“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这种处境、这种心态反映在创作上,就是以含蓄、隐约的形式,曲曲折折地表现他的忧愤。由此,在本篇中,诗人对少年蹉跎的感慨,不正是对酣饮度日、功业无成的痛惜吗!诗人对旅途失路的叹惋,不正是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人间又无容身之所的苦闷心理的写照吗!在这些忧生之嗟中,包含着诗人对当时政治的强烈不满。
钟嵘诗品评其诗曰:“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正点明了咏怀诗的特点:言虽浅近易晓,然而寄托的思想、抒发的感情却幽深玄远,感喟莫名。
-
孟郊长安秋声干, 木叶相号悲。瘦僧卧冰凌, 嘲咏含金痍。金痍非战痕,峭病方在兹。诗
-
国颂 凡有地牧民者 ① ,务在四时 ② ,宁在仓廪 ③ 。国多财则远者来 ④ ,地辟举则民留处 ⑤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⑥ ,四维张则君令行 ⑦ 。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
-
寄王琳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这首诗应是庾信晚年羁留长安时所作。 庾信早年出入宫廷,往来豪贵,目视耳聪都是雍容华衮之象,尽管有诗才,但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轻
-
东南为守慰衰颜,忧事浑祛乐事还。鼓吹夜归湖上月,楼台晴望海中山。奋飞每羡冥鸿远,驰骋那惭老骥闲。此日共君方偃息,是非荣辱任循环。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饮酒陶渊明其五古诗词赏析题,内容包括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的赏析,对陶渊明饮酒诗其一到其五做赏析对其五首诗分别赏析。个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
-
李葂 不涂铅粉不施朱,破冻芙蕖色转殊 ① 。 为问君家旧花墅 ② ,雪深有此一枝无。 【注释】 ①芙蕖(qu):荷花。②花墅:周围长满鲜花的别馆、房屋。 【评说】 本诗选自扬州博物馆藏李葂《荷花图轴》
-
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白发少新洗,寒衣宽总长。故人忧见及,此别泪相忘。各逐萍流转,来书细作行。 作品赏析【顾注】永泰元年,自秋徂冬,公在云安,故云“卧病一秋强。”强,多也。儿扶犹杖策,卧病一
-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岂论草泽
-
宛转回文锦,萦盈连理花。何须郭忠恕,匹素画缫车。
-
此诗写孔巢父执意离开长安,蔡侯为之设宴饯行,杜甫在宴上赋此诗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并在诗中赞扬了孔巢父的高风亮节。 此诗前四句叙述孔巢父辞别长安去往江东。五至八句写的是诗人对孔巢父此去途中的想象之情境。九至十二句言孔巢父对人生有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