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小姑曲》(神弦歌)原文、鉴赏和赏析
开门白水,侧近桥梁。
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青溪小姑曲是神弦歌十八首之一。神弦歌属清商曲辞,是南朝民间娱神的祀歌,性质类似楚辞,其中颇有神灵相悦或人神恋爱的内容。据晋书,当时祭神,多用“有国色,善歌舞”的女巫,神弦歌可能就是由女巫来唱的。青溪,水名,源出建业(今南京市)钟山。青溪小姑,即青溪水神。相传汉末秣陵尉蒋子文战死,被吴孙权封为中都侯,立庙钟山,遂为钟山神。其第三妹亦投水死,为青溪神,这首祀歌就是为她而作的。
前两句写青溪小姑庙的环境:庙门前面,是一溪清水;庙的近旁,紧靠着一座小桥。在江南地区,这几乎是随处可见的极平常的景色,但一经民歌作者似不经意的点染,却透出了青溪小姑的风采神韵。“白水”不仅写出青溪水之莹澈,而且也使人联想到小姑那清纯莹洁的风神、清朗秀美的外表,以及柔情似水的性格。“白水”从写景角度说,可说是素朴到不能再素朴的白描,但同时又蕴含丰富的象征意味。与此相映成趣,神弦歌写白石神之“艳”,也是以“积石如玉”来形容的。这大约正反映出水乡人们的审美意识:以白皙为美,以晶莹清秀为美。
第二句“侧近桥梁”,也是别有含义的。桥梁是交通要津,人来人往,但紧靠桥梁的神庙里的青溪小姑,却由此显得格外孤清寂寞。这层意蕴,在第二句中还是隐而不露的,须要跟三四两句联系起来方能体味出来。
第三句“小姑所居”,是承上启下之句,既总括上面二句,又引出下面的“独处无郎”。小姑庙虽然就在车水马龙的桥边,小姑塑像虽然在天天接受着来往人们的瞻仰和少男少女的仰慕,但她却是个未嫁少女的身分,只能孤独地站立着、静默着,在渡口边、桥梁上的一片喧嚷声中,更觉冷清不堪。如此美丽纯洁的女神,处境却如此凄清,这怎能不引起多情的少男少女们的同情呢?“独处无郎”,就是在这种心情下的深切叹息。在这叹息的瞬间,原本相去霄壤的人与神变得接近了。青溪女神被涂抹上了浓厚的人间色彩,仿佛她只是一位芳心久郁的水乡女郎,人们只是为她的天生丽质而惋惜、为她没有情郎相伴而抱憾。这一句是全诗的结穴,是诗的含蕴的集中体现。
这首小诗才四句,语言也极为朴素,内中却有一个水乡环境,一个起人遐想的少女形象,有一股淡淡的哀伤流动着:有景、有情、有人(人化的神)。这一切都包括在区区十六字中,古代民歌手的高度凝炼的创作技巧,实在令人赞叹。
诗中所描绘的青溪小姑形象及其居处环境,带有明显的江南水乡色彩,让人一读之后就浮现出清流、溪桥、古庙的画面。而青溪小姑形象所显示的那种孤寂的美,对后代诗人又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最显著的当推李商隐。从“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青溪白石不相望”的诗句中,从“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的圣女祠环境气氛描写中,都或隐或显可以看到青溪小姑曲的影子,只不过义山诗把民歌的朴素单纯变得更加缥渺朦胧罢了。
-
陈澧《百字令·夏日过七里泷》原文|翻译|赏析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陈澧 夏日过七里泷,飞雨忽来,凉沁肌骨。推篷看山,新黛如沐,岚影入水,扁舟如行绿颇黎中。临流洗笔,赋成此阕,倘与樊榭老仙倚笛歌之,当令众山皆响也。 江流千里,是山痕寸寸,染成浓碧。两岸画眉声不断,催送
-
书后赋诗 作者: 党天正 【本书体例】
-
年、月、日 ①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 ② ,乃能衔哀致诚 ③ ,使建中远具 时羞之奠 ④ ,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 吾少孤 ⑤ ,及长,不省所怙 ⑥ ,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 方 ⑦ ,吾与汝俱幼
-
这丫头精啊,她明白自己是什么身份(有身份证不等于有身份)。假如把大观园比做一个公司,她就是老董事长(贾母)分配到贾宝玉副董事长兼副
-
不羡三刀梦蜀都,聊将八咏继东吴。卧看古佛凌云阁,敕赐诗人明月湖。得句会应缘竹鹤,思归宁复为莼鲈。横空好在修眉色,头白犹堪乞左符。
-
《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王氏兰谱》又名 《兰谱》,是南宋时代一部记述兰花的专谱。王贵学著。成书于淳祐七年(1247) 。《四库全书总目》谱录类存目。主要版本有 《百川学海》、《说郛》、《文房奇书》、《山居小玩》、《群芳清玩
-
刘叉腊令凝绨三十日,缤纷密雪一复一。孰云润泽在枯荄,阛阓饿民冻欲死,死中犹被豺狼食
-
五岳之丈人,西望青瞢瞢。云开露崖峤,百里见石棱。龙谿盘中峰,上有莲花僧。绝顶小兰若,四时岚气凝。身同云虚无,心与谿清澄。诵戒龙每听,赋诗人则称。杉风吹袈裟,石壁悬孤灯。久欲谢微禄,誓将归大乘。愿闻开士
-
上片首三句“艅艎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突兀而来,描写临别时的环境氛围,景象苍茫寥廓,颇有气势。“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这二句自问自答,展开了对襄阳的描写,将遥远的襄阳用变焦镜头拉扯到了读者眼前,空间距离因为抒情的需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