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送O.E君携兰归国》全文、注释和赏析
椒焚桂折佳人老,
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
故乡如醉有荆榛。
【注释】 鲁迅日记1931年2月12日载:“雨雪,日本京华堂主人小原荣次郎买兰将东归,为赋一绝句,书以赠之。”O.E,鲁迅日本友人小原荣次郎英文音译(Obara Ejziro) 的缩写。
【析】 这是首酬谢友情的赠别诗,但又不是一般的应酬,诗中作者以兰花寄怀,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首句“椒焚桂折佳人老”。楚辞·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又 楚辞·九章·悲回风: “惟佳人之独怀兮,析若椒以自处。”这里,椒、桂、佳人均是取自于楚辞中的喻象,即以芳草美人喻君子,用来比喻与黑暗势力抗争的革命志士。作者分别用焚、折、老直叙他们遭受摧残的残酷境遇,原是有感而发。1931年1月,左联李伟森、柔石等五位青年作家被反动当局逮捕,遭到非人的摧残,当时诗人也正遭到反动当局通缉,其残酷的现实可说是耳闻身受。面对着这一桩桩“椒焚桂折”的事实,天若有情天亦老,更何况是为同一目标而奋斗的战友,怎会不痛苦、不悲愤呢!首句连用三个喻象并置,铺陈、复沓的意象渲染的是环境的险恶,层递的情感喷泻的是内心的愤懑。
次句咏兰。“独托幽岩展素心”,素心一词语义双关,既指兰花,又喻革命志士高尚洁白的情怀。此句语本楚辞九章·惜诵:“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于山中。”诗人遣用的是现成的诗意,但不是简单的袭用,而是翻陈出新。同是寄住在幽岩之下,本诗的一个“独”字,已不同于 惜诵 中洁身自好的孤独,而在特定的语境中含有“唯独”的坚贞不渝的意思。写这首诗时,作者正避难隐居在日本人开设的一 家公寓里,句中的兰花可说是鲁迅的自况,也可说是对革命者处危不惧的节操的写照。因为有上句黑暗背景的衬映,此句写兰花的洁白,更显得凛然有神。
第三、四句始点题。“岂惜芳馨遗远者”,语本楚辞·山鬼:“折芳馨兮遗所思”。芳馨这里指兰花,遗即赠送,远者即远行的客人,指日本友人小原荣次郎。“故乡如醉有荆榛”,紧承上句,与之连成一气。荆、榛指恶草恶木。李贺诗有“天衢长蓁棘”,王琦注:“长蓁棘,谓国家多难。”鲁迅在引玉集·后记中也曾说:“目前的中国,越是荆天棘地,所见的只是狐虎的跋扈和雉兔的偷生。”荆榛在这里显然比喻白色恐怖、反动统治。意谓既然在荆榛遍地的 “故乡”(中国) 昏沉不醒,闇然无声,难道还可惜把兰花赠送给远行的朋友吗?末句的诗意须与首句联系起来理解:与其让兰花在中国受到象椒、桂一样摧残,还不如赠送客人,远走他方。这两句表面上是点明赠兰花给友人的原因,实际上是作者借题发挥,宣泄对黑暗现实激愤难抑的心情。
全诗中心意象是兰花。作为赠别友人,兰花是实象; 作为托物寄怀,兰花是喻象。同一个意象,在一、二句由喻象入,在三、四句由实象出。虚中有实,实中寓虚,虚虚实实,仿佛船行三峡,迷嶂叠生,诗意可作多解,但江水倾泻而下,澎湃有声,诗中积郁涌动的激情,却给人们同样的震撼的力量。
-
黄昏惨惨天微雪,修行坊西鼓声绝。张生马瘦衣且单,夜扣柴门与我别。愧君冒寒来别我,为君沽酒张灯火。酒酣火暖与君言,何事入关又出关?答云前年偶下山,四十余月客长安。长安古来名利地,空手无金行路难。朝游九城
-
【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夕阳西下,成群的寒鸦在天空中飞鸣,流水绕着孤零零的村庄向前流去。诗句描写了一派悽凉景象,从旅人眼中看出,尤显其苦况。 宋秦观 《满庭芳》 词上阕: “山抹微云,
-
[南朝] 无名氏 忆梅下西洲 ② ,折梅寄江北 ③ 。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④ 。 西洲在何处?双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 ⑤ ,风吹乌臼树 ⑥ 。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⑦ 。 开门郎不至,出门
-
驾幸温泉日,严霜子月初。长亭酒未醒,千里风动地。
-
《小儿嬉戏时,鞭笞婢女,杀害虫蚁,最当切戒,恐长成恶习.》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
《小儿嬉戏时,鞭笞婢女,杀害虫蚁,最当切戒,恐长成恶习。》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申居郧 《西岩赘语》,迁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翻译为现代语,内容包括古诗词翻译成现代语言,古诗文翻译为现代文,求大神出手,古诗翻译成现代文,求解。暂时还没有这首诗的翻译,如果急需不要在这等答案了,去一些专业论坛或者问问你们语文老师吧。给一些注解1.可怜:①使人怜悯。白居易《卖炭翁》
-
农忙 乡村六月闲人少,抢割大忙战不休。 最是红颜心似火,抛开脂粉舞镰钩。诗词类别:即事感怀来源:《八桂四百年诗词选》黄
-
张栻:南岳游山唱酬序(节选) 张栻栻来往湖湘逾二纪,梦寐衡岳之胜,亦尝寄迹其间,独未得登绝顶为快也。乾道丁亥秋,新安朱熹元晦来访予湘
-
散文·严复文《论世变之亟》 呜呼,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夫世之变也,莫知其所由然,强而名之曰运会。运会既成,虽圣人无所为力,盖圣人亦运会中之一物。既为其中之一物,谓能取运会而转移之,
-
讲起清朝的文字狱来,也有人拉上金圣叹,其实是很不合适的。他的 “哭庙”,用近事来比例,和前年《新月》上的引据三民主义以自辩,并无不同,但不特捞不到教授而且至于杀头,则是因为他早被官绅们认为坏货了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