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胸中之竹》原文|注释|赏析
[清] 郑 燮
江馆清秋①,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 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②;趣在法外者,化机也③。独画云乎哉!
〔注释〕
①江馆,江边的房舍。②“意在”句,语本历代名画记:“意存笔先,画意尽在。”定则,基本法则。③化机,即天机,自然的运行变化。
〔分析〕
郑燮,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尤其擅长画竹。这一篇短短的文字是他题画的款识,通过总结作者画竹的经验,揭示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
作者叙述他画竹经历了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过程。“眼中之竹”是竹的自然形态,画家首先要有眼中之竹,通过对客观事物的仔细观察,才能进入创作过程,这就是画论中所说的“师法自然”的道理。但是,并不是所有自然形态的竹子都可以入画,只有在特定的情景下,当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相切合时,才能在画家胸中形成审美意象,从而使画家产生创作的冲动和灵感。如果眼前之竹是枯枝败叶,固然引不起画家的创作欲望(以丑为美则另当别论),若画家不是处于形象思维活跃的创作临机状态,那么茂林修竹也会视而不见。作者身处“江馆清秋”之晨这样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环境之中,“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显示出独特的神韵,于是“胸中勃勃遂有画意”,竹子由自然状态进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象,因而眼中之竹变成了胸中之竹。此时的竹已经过画家的取舍和加工,融入了画家的主观想像和情感,并与画家从他处获得的竹子形象交织在一起。这种揉合而成的竹子自然已与自然状态的竹子大不相同,因此又说“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是画家将意象中的竹子通过各种艺术技巧化为具体形象。作者指出:“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此时的审美意象是朦胧模糊的,要将其以固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不是一件易事。画家的创作总是与原先的构思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画家受到艺术修养的限制,往往无法把胸中的意象完美无缺地表现出来。眼高手低,心手不相应,是艺术创作中普遍的现象。另一种情况是有时候画家在形象思维的驱使下,不由自主地改变了原先的构思,使得作品的艺术效果与原先的胸中意象不相符合。小说、戏剧作家在创作时,经常会出现思路被作品中人物形象牵着走,从而改变原先设计的情节和结局的现象,画家也是这样。此外,绘画有写意一派,兴之所至,信手涂抹,只求传神,不求形似。以上诸种,均即文中所说的“变相”,因此说“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是全文的总结。“意在笔先”语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意在笔先,画尽意在。”指画家在落笔之前必须在胸中形成艺术意象,这是绘画的基本法则。苏东坡所云:“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所谓“趣在法外”,是说作品的神韵趣味应该是天机的流露,像造化一般出于自然而不露痕迹,不受固定的艺术法则的束缚。中国画家丛书影印的板桥露竹新晴图也有这篇题识,只是文字略有不同,“总之”以下数句为:“步步变相,莫可端倪,其天机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独画云乎哉!”正可作为“趣在法外”的注释。作者认为“意在笔先”、“趣在法外”不仅仅适用于绘画,而是普遍的艺术规律。
郑板桥为人傲岸不群,蔑视世俗礼法,因此他特别欣赏竹子孤高劲直的品格。他最喜欢画竹,对画竹也独有心得。他画的各种各样的竹子,正是他人格与情操的写照。“趣在法外”,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规律,也是他为人处世的一种原则吧。
-
南朝·宋·刘义庆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筋刺之不得2,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
-
时因酒色亡家国,几见诗书误好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时因酒色亡家国,几见诗书误好人。》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陶渊明诗《拟古》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这诗是《拟古》九首之七。古人诗题名“拟古”,实际不过是形式、
-
[上] 子墨子言曰: 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意象举例,内容包括诗歌鉴赏意象问题要求:写五个意象,然后找3个例子,举例说明(一,关于诗歌意象的例子,古代诗歌的个体意象举例说明例子越多越好。荷(莲):爱情(莲、怜谐音),出淤泥而不染,夏的象征,美丽,文采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出处】唐白居易《 长恨歌 》 【翻译】为君王的刻骨相思所感动,便叫方士四处寻觅。
-
《左传》 晋侯将伐郑。范文子曰 (1) : “若逞吾愿 (2) ,诸侯皆叛,晋可以逞;若唯郑叛,晋国之忧,可立俟也。”栾武子曰 (3) :“不可以当吾世而失诸侯。必伐郑! ”乃兴师。栾书将中军,士燮佐
-
松桂有嘉色,不与众芳期。金石有正声,讵将群响随。君子著雅言,以道不以时。仰止江夏公,大醇元小疵。孜孜经纬心,落落教化辞。上有帝皇道,下有人臣规。邈与圣贤会,岂以富贵移。谁言荆棘滋,独此生兰芝。谁言蛙黾
-
满山的牵牛藤起伏,紫色的小浪花一直冲击到我的窗前才猛然收势。 阳光是耀眼的白,像锡,像许多发光的金属。是哪个聪明的古人想起来以木像春而以金像秋的? 我们喜欢木的青绿,但我们怎能不钦仰金属的灿白。 对了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九上语文苏教版古诗词,内容包括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书所有古诗,苏教版九上语文课本所有古诗,九上苏教版语文诗词。【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唐)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