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田家》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绝句多为即兴之作,写的往往是一人一事一情一景。此诗虽在收句以“屋头”之貌的描绘点出“田家”之所在,然其真正的韵致却在“屋”外的村景乡情之中,它借助于点与面、动与静、田与家之景的融通贯注,映照出“田家”的时节风光、习俗心态的美好。
田家诗写了四个境界,一为平川绿桑,一为庙前笑语,一为飞鸠鸣晴,一为杏花闹日。第一幅画以色着“田家”的安闲外景,第二幅画凭声传“田家”的平和情态,第三幅画由侧面染织“田家”的宁静气氛,第四幅画从正面透视“田家”的俏丽。这四幅各自独立的图画又无不紧扣一个“春”字,在把握住乡野所独具的特征之中粘贴组合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生气盎然的田园春光图。此可谓诗中尽皆为画。
田家写景之妙还在于画中现画。“绿桑”句着笔在枝叶本身的参差、摇曳,且亦叠印出平川之上的斑白、晃动之影;“赛罢”句描绘的是祭祀归来的欢快、甜美之态,同时却能幻化出“春社”活动虔诚、肃穆的图景;“林外”句写的是飞鸠的欢畅、自在,与之相映的却还有绵绵春雨给村间、旷野、田畴所带来的洁净和温润;“屋头”句放大的是出墙的繁闹杏花,折射出的却是满园的百花争艳。这四句不借词连、凭意联,分别在景外含景,扩大了美的蕴量与天地。
好诗的景语皆情语。田家所绘绿桑笑语、杏花春雨之景致,无不跳动着生命的搏动,无不显示着万物的竞发,无不展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满载着春暖花开之际田家生活所特有的欢快情致。尤其值得玩味的是,这种情致的渲染而成,它并不仅仅表现为旁景对主景的衬托、物形与人情的融合,而是在山川之情与风俗之情、动物之情与植物之情的平行排列之中,通过动与静、明与暗交错描写的手法使之相与映照、互为傍依,显现的不仅是一家一村之情,亦同时让人体味出一片农家的神韵。
诗中的情语即诗人的心语。田家写于庆历七年(1047)春。当时,欧阳公被诬的隐痛已日渐淡化,三年知滁又见其政绩,再加上厌弃“金笼”爱“林间”的天性所致,面对民风醇朴、春光明媚的田家,他自然会化“醉翁之乐”为春乡之乐了。
-
子列子穷 ① ,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 ② :“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不好士乎 ③ ?”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 ④ 。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⑤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
-
【注释】 选自《国语·鲁语下》。 沃土:肥美的土地。 不材:不成才,无用。 逸:安逸,放荡。 瘠土:贫瘠的土地。 向:朝着,向往。 劳:劳苦。 【赏析】 古代君主在开创基业的时候,兢兢业业,十分辛劳,
-
以反映儿童生活、儿童情趣和儿童理想为主要内容的短诗。多为儿童口头传唱。中国古代称为童谣。“儿歌”这一概念,是“五四”以后才普遍使用的。 儿歌大多是大人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以简洁明快、生动形象
-
当代短篇小说集。贾平凹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月出版。列入“萌芽丛书”。这是作者的第一本作品集。内收短篇小说37篇,均写于1976年底至1979年底。作者说,本书各篇所记录的都是曾使他激动过的人
-
在春天,一个异常阴暗的春天,雨是好容易住了,但是看光景,也许要不了一会儿就又会滴落下来吧。 一整个春天几乎就是这样阴沉地过去了。 我是一整个春天连一朵花儿或是一根青草都没有看见过的;我想我底话一些也不
-
晋·陶渊明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 化去不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乡村的古诗词和句子,内容包括描写乡村景色的诗句,关于乡村的古诗词,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的诗句。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杨明恽
-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看诗意应该作于应诏前不久,四十来岁,或许已有些许的白发染鬓,从而感慨万千。此诗借碧池芙蓉暗示自己的才高道洁,并希望举荐给皇上。 此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写荷之
-
这是一部集体合作、分篇论述的中外文化交流史。编写的宗旨是力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确切可靠的材料,实事求是地叙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因受目前研究状况的限制, 只包括
-
此词抒写的是旅途中的清秋之景和思乡之情。东昌为清东昌府(治今山东聊城),地处大运河中段,其南为济宁,其北为临清。此词正是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