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渊懿《渔家傲·东昌道中》清秋思乡词作
渔家傲张渊懿 东昌道中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 午睡觉来愁似织。 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撩乱垂杨陌。 鸿雁自南人自北。 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此词抒写的是旅途中的清秋之景和思乡之情。东昌为清东昌府(治今山东聊城),地处大运河中段,其南为济宁,其北为临清。此词正是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开头两句写途中所见之景:苍苍茫茫的野草经过一场秋雨的冲洗,格外的青翠。雨后初霁,天色明净,远山顶上积有一抹如棉絮般的白云。这两句写景设色清雅,用笔轻淡,犹如一幅淡远的水墨画,从而为下面的抒情营造了凄清渺邈的意境氛围。
“午睡觉来愁似织”,“似织”一词,形象地表现了百感交织于心头时的情状。“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一“直”字,意为舟在行中,人在途中,而帆又因其“直”就更显其“孤”,羁愁自见。“游丝绕梦”则与上文的“织”呼应,写出了乡情如风中游丝,长长绕于心,轻轻萦于梦。“无力”则表出远离家乡时心烦意乱,既无奈,又无助的心情。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撩乱垂杨陌”,隔着河上的烟霭水气,隐约可见河两岸的古渡江村。面对着眼前这幅如梦似幻的图画,作者忽然内心一颤,“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呵!触景生情,想起此时已与家乡远隔重重山水,不由得乡情如那陌上的杨柳一样,参差撩乱。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写戍卒回忆当年离家时的情景,用“杨柳依依”来表现离家时依恋的心情。此处一脉意承但又略有不同,“依依”为离家时的缠绵依恋,“撩乱”则是思家时的焦躁烦乱。正在这时,天空中传来声声鸿雁的鸣叫,这不禁使词人翘首仰望,“鸿雁自南人自北”,鸿雁从北方飞到南方,而作者却是从南方到北方,“自南”,“自北”虽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目的地,但其性质是一样的:都是背井离乡的旅行。一种同病相怜的感慨,更深一层加重了其离乡的悲哀。但至结拍处,作者却将笔宕开写江上的秋景:“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在萧瑟的秋风中,如雪似絮的荻花开满了秋江两岸,一片苍茫凄迷的景象。
这首词的最大的特点是浓郁的诗情画意。首先在设色上采用青、白两种清冷淡雅的颜色作为基本色调,如青草与晴云,杨柳与荻花;再有是绘画的构图,近景与远景的层次感、细部与大部的关系、烘托与点染结合的手法,如青草与远山、孤帆与游丝、朦胧的烟水古渡人家、凄迷的荻花秋江,和撩乱的垂杨、自南的鸿雁等。另外,还有情、景、境的交错相融,无不很好地传达出作者在东昌道中的此景、此境和此情。
-
名言: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注释: 颜渊: 即孔子学生颜回。伐: 自我夸耀。施: 表白。 句意: 颜渊说:“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 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出处: 《论语·公冶长》
-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前导,叫开阊阖。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县圃,万斛泉,千丈石。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璧。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 作品赏析【注
-
白衣送酒舞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觯岂意青州六従事,化为乌有一先生。空烦左手持新蟹,漫绕东篱嗅落英。南海使君今北海,定分百榼饷春耕。
-
【名句】春风知别苦,不遗柳条青 [注释与译文]春风似乎也深深懂得离别的痛苦,它故意不让杨柳枝条发青(以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辛酸场面)。诗人联想丰富,托物言情,写出离愁之深。 参考文献 (唐)李白《劳劳
-
汉·陈琳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
-
帝里寒光尽,神皋春望浃。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清尊湛不空,暂喜平生接。
-
陆游 纷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这是一首吟咏白色梨花的绝句,乍一看来似乎很好理解,意义也很浅近,但如仔细品味,再参之以作者的思想与经历,就会感到其中所蕴含的思
-
谱牒·如何才能修好家谱·修谱过程 家谱是一个
-
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怜君片云思,一棹去潇湘。
-
(外扮监斩官上 ① ,云: ) 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 ② ,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 ③ 。刽子磨旗、提刀 ④ ,押正旦带枷上 ⑤ 。刽子云: ) 行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