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故都的秋》赏析
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由于它构思的新巧,意境的优美,韵味的隽永而获得广大读者的称赞。也由于作者以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反复吟唱北国之秋的特有的自然美,使这篇散文犹如一曲优美动听的咏叹调,令人神往。全篇文章,作者落墨的不是一般古今文人学士所表现的伤秋悲怀,而是独具一格,以作者自我特有的感触为基点,用饱蘸情愫的柔毫,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相映衬对照,从而画出一幅神韵清绝、生机盎然,具有作者个性特征的北国秋色图。
文章的开端,作者首先将北国之秋是“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总体特色,作了简括地表明。接着又写出他对北国之秋渴望的心情,他之所以从南赶到北,就是为了要“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这里用“饱尝”这个动词,耐人寻味,说明作者不满足浅尝则止,而是要深沉领略。作者先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发自己在南方秋天到来之时,不逢北国之秋的遐想情思。十年前他曾应聘到“北大”讲学,所以故都北京“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都在遐想中历历复现,勾起他无限的情思。然而使人领略北国“十分秋意”的却是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槐树叶底漏下的日光和“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作者从色、声、光和静几方面勾勒出北国秋高气爽时节特有的高远、清幽的韵律,真是耐人寻味。
文章顺势而下,作者抓住北方秋天特有的风物:槐树、秋蝉、秋雨、秋果加以描绘,使我们再进一层的领略到故都之秋特有的境界。这些故都的景物,经过作者的随意点化,充满了诗情画意。北国的槐树,秋来时节,满地落蕊,颇能点缀秋色,扫帚扫过后,留下的痕迹,却令人有落寞之感。秋蝉衰弱的残声,由于北方住房的特别条件,“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北方的秋雨,作者特别强调“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北方的果树,作者先写枣子的成熟期是秋的全盛时期,后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则是北国清秋的佳日,黄金季节到来。经过作者一番细腻的描绘、烘托、渲染,故都的秋色美便活现在我们的眼前。
当作者勾勒出故都之秋的图景后,笔锋一转,纵论中外文人学士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接着作者发表了自己的感慨:“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由于秋是生命转折的象征,所以与人的关系是特别深的,而“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文笔又转到北国之秋的赞颂上来,犹如咏叹调,曲调又回复到中心主旋律上来,这不仅加深对北国之秋的体认,也使我们窥测到作者对故都之秋浓郁的深情。
文章的最后,作者又以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相对照,这从结构来讲是首尾呼应,使成一体,从笔势来看,又显得收势有力,回味无穷。尤其是作者表白“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使我们感到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爱,已是到了情深意切的地步,令人感动不已。
(顾嘉炽)
-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出处】唐.秦韬玉《 贫女 》 【意思1】敢以灵巧的双手和精细的 针线活在人前夸耀,却不愿把双眉画得 长长的,去跟别人争妍斗丽。针巧:针 线活做得细致精巧。斗
-
作于:(19①藏春园主人即林步青,他的原诗发表于当时的《海上文社日报》。②将离:指芍药。《古今注》:“牛亨问曰:‘将离相别,赠以芍药,何也?’答:‘芍药一名可离,故相别以为赠。’”③熏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熏风。”④堕[衤因]印屐
-
檐楹飞舞垣墙外,桑柘萧条斤斧余。尽赐昆耶作奴婢,不知偿得此人无。 作品赏析原题:元丰七年有诏京东淮南筑高丽亭馆密海二州骚然有逃亡者明年轼过之叹其壮丽留一绝云
-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翻迷处所。衣带无情
-
此为离芙蓉城东下舟中恋念所欢之词。上片写眼前沿江两岸风景,下片怀旧游而兴无限怅思。“心随云乱”句,摹“心事如波涛”(李商隐诗句)之状,甚有情味。
-
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出处】唐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翻译】英俊灵秀之士纷纷出仕,使隐士们 再也顾不得隐居了。诗人借用典故,含蓄地点明: 士为知己者用, 君主贤明,方能招徕贤能之士
-
《牧童歌》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印度12世纪梵语诗人胜天(生卒年不详)的抒情长诗。共12章,264节。第一章《快乐的黑天》,以前四节为开场白,点明全诗主题乃是歌唱黑天(音译为克里希那)和牧女罗陀的爱情;接
-
博山炯炯吐香雾,红烛引至更衣处。夜如何其夜漫漫,邻鸡未鸣寒雁度。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满堂醉客争笑语,嘈囋琵琶青幕中。
-
江东贾客木绵裘,会散金山月满楼。夜半潮来风又熟,卧吹箫管到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