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之姜夔《扬州慢》全译、翻译和译文
姜夔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1。夜雪初霁,荠麦弥望2。入春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3。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4。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5。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6。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7。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8。纵豆蔻词工9,青楼梦好10,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11。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2。
【注释】
1.淳熙丙申至日: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维扬:江苏省扬州市之别称。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后人每以“维扬”为地名。
2.荠麦:荠麦为野生麦子。
3.戍角:军营的号角。
4.千岩老人:萧德藻字东夫,福建闽清人。晚年居湖州(今属浙江),爱其地弁山千岩竞秀,自号千岩老人,曾以侄女妻姜夔。黍离之悲:诗经·王风有黍离篇,因其首句云:“彼黍离离”。此篇谓周朝志士经过故都,见宫室长满禾黍,彷徨不忍去,故作此以寄慨。后人每以此表示故国之思。
5.淮左:宋时在淮扬一带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竹西:扬州城东祥智寺侧有竹西亭。杜牧题扬州祥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6.春风十里: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此句回顾旧时扬州繁华景致。
7.胡马窥江: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1129)及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两次南犯。扬州均受侵扰。此指二犯扬州。江,即长江。
8.杜郎俊赏:扬州为杜牧游赏之地。谓其聪颖英俊,善赏鉴。
9.豆蔻词工:指杜牧赠别诗。
10.青楼梦好: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青楼,妓院。
11.二十四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说桥名,旧址在今扬州西郊,相传古时有二十四名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12.桥边红药:二十四桥一名红药桥,桥边盛产红药(芍花)。另说,一统志有云:“扬州府开明桥,在甘泉县东北,旧传桥左右春月芍药花市甚盛”(据陈思白石道人歌曲疏证〔五〕转引)。
今译
扬州,以淮左名都著称,
竹西,更为她增添佳影,
我在这里,解鞍歇马,
欲少住一程。
一路上,十里春风
的扬州路,长满野麦,
一望凄清。
自从金人南下之后,
即便是废池乔木,
也讨厌谈兵。
渐渐地,黄昏降临,
响起了清寒的号角声,
孤伶伶,一座空城。
扬州,紧紧联系杜牧的诗名,
即使这位风流才子再生,
今日观此,也会心惊。
纵令他当年写下“豆蔻梢头”的佳句,
纵令他有“十年一觉”的扬州美梦,
此时,也难以表达他的心情。
当年,杜诗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中
的二十四桥依然存在,
却只有一江冷月,在波心荡游,
悄然无声。
想那桥边的芍药
如血般艳红,
也不知她们,年年
为谁而生?
-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
-
椒壁轻寒转晓晖,珠帘不动暖风微。可怜春色来依旧,惟有余香散不归。
-
頍弁 作者: 李青山 【本书体例】
-
雄豪而妙苦而腴,只有琴聪与蜜殊。?钱塘僧思聪总角善琴,后舍琴而学诗,复弃诗而学道,其诗似皎然而加雄放。安州僧仲殊诗敏捷立成,而工妙绝人远甚。殊辟谷,常啖蜜。?语带烟霞従古少,?李太白云,他人之文,如山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出处】唐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 【意思】没有人相信我的高洁,有谁 能够为我表白我的清白无辜呢?高洁: 高尚,清白。予:我。 【赏析】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六年级古诗词赏析题目,内容包括小学六年级的古诗词题目,六年级上册必背古诗40首全解赏析,古诗词题目大全,加赏析。填空 写诗题 (1)李白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2)王维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3)
-
【5405】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著,人民出版社,1 4万字,2020年10月第1版,3元)△4部分:[1]在联合国
-
推诚信以睦邻,竭忠劳而报国。|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推诚信以睦邻,竭忠劳而报国。》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江楼曲 李贺 楼前流水江陵道, 鲤鱼风起芙蓉老。 晓钗催鬓语南风, 抽帆归来一日功。 鼍吟浦口飞梅雨, 竿头酒旗换青苎。 萧骚浪白云差池, 黄
-
顾我长年头似雪,饶君壮岁气如云。朱颜今日虽欺我,白发他时不放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