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野望》(杨广)原文、鉴赏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野望》(杨广)原文、鉴赏和赏析

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去,一望黯销魂。

此诗一二句为南北宋间几种诗话、笔记征引,阙题。明杨慎升庵诗话、莫是龙笔麈载录全篇,题作野望。第一句二书为“寒鸦飞数点”,而宋籍皆作“千万点”,从之。此诗当为炀帝登位前作,很可能作于南方。其为晋王时曾帅师伐陈,后又巡察江南,皆可为此诗写作背景。其早渡淮有“会待高秋晚,愁因逝水归”句,正可与此诗相发明(诸葛颖诸人有奉和出颍至淮应令诗,知早渡淮为登位前作)。

这首小诗很有意境。前三句皆景,首先映现的是“寒鸦”,再是“流水”、“孤村”,然后“斜阳”,形成了一个平远、萧疏、清冷、黯淡的境界。第四句“一望黯销魂”一下点醒,知上面所写皆作者望中之景,为“有我之境”,而“黯销魂”又分明来自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就又将望中之情挑明了。一句出,全篇情活意动,最为警策。

自然我们可以这样玩索、想像:

他是在远眺,极目远眺,一副归心似箭的情态。视线无林树、群山的阻隔,正好远望,“长望当归”。“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天高地远,欲归何时?“寒鸦”的“寒”,正映现心境之寒,“孤村”之“孤”,正见远离京国的孤单。此时他心里会产生凉飕飕、空落落的感觉,“斜阳欲落”,暮霭渐逼,会叫他发出“日暮欲何之”的感喟。他看到“寒鸦”、“流水”可能还使他联想到:千万点的寒鸦飞起落下,正在寻找投宿的地方吧?村庄是很孤单,有流水环绕,有所凭依,似乎也不那么孤零了。流水看来还是那么有情,流水啊,何时送我回归?“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中间有玩索无尽的意味。

这首诗意境浑成,语言又很自然、圆熟,因此博得了许多人的称赞,秦观曾将之嵌入他的满庭芳词中:“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真是恰到好处。秦观化用的这几句又曾被人认为是此词的绝妙之句,晁补之就说:“少游如寒景词云:‘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引)自然,这个赞评应当归之于炀帝此诗。至于称赞此诗为“中唐佳境”(王世贞艺苑卮言)、“何异唐人五言绝句体”(笔麈),那又加入了对语言音律形式的考较了。

猜你喜欢
  • 古代名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注释与译文

    【名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注释与译文]原野空旷显得沙岸更为明净,天高气爽只见秋月格外明朗。诗句取景以平面与立体相结合,展现的画面给人以旷远高爽的美感。 参考文献 (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 《肉蒲团》原文和解析 - 明清小说

    《肉蒲团》是明代作家兰陵笑笑生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认为是明清小说中最具争议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唐代男子邱兰成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在性爱方面的冒险故事。故事中的情节与其他小说相比较为开放和露骨,描述了丰富而多样的性行为。

    这部小说被认为是明清时期性爱文学的代表作,注重描绘了男性性欲的激发和满足。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生动,情节跌宕起伏。

    然而,《

  • 范仲淹《南园》全诗鉴赏

    南园万树花,极目春芳丽。林下老成人,相招植松桂。

  • 《薄媚 西子词赏析》

    【注释】:《薄媚》是大曲的一种。所谓“大曲 ”,就是指唐宋时的大型歌舞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说:“凡大曲 ,有散序 、靸、排遍、攧、正攧、入破、虚催 、实催、衮遍、歇拍、杀衮,始成一曲,谓之大遍 。”这是相当于

  • 接收沦陷区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军事上受降的同时,也开始了对收复区敌伪资产的接收,国民政府于1945年8月制定了《行政院各部会署局派遣收复区接收人员办法》,共四条: 一、行政院各部会署局为办理接收收复区直属各机关

  • [商调]凉亭乐·叹世(金乌玉兔走如梭) 鉴赏、赏析和解读

    阿里西瑛 叹世 金乌玉兔走如梭 ① ,看看的老了人

  • 《先秦散文·论语·子路》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论语·子路》原文鉴赏 子路曰:“

  • 刘禹锡《金陵五题·江令宅》全诗赏析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 杜甫写给亡妻的一首词,有谁知道苏轼的一首写给亡妻的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杜甫写给亡妻的一首词,内容包括杜甫写他妻子的诗,,,全一点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杜甫为妻子写下这首词用意是什么?,有谁知道苏轼的一首写给亡妻的词。江城子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

  • 《牡丹赏析》

    此诗以轻松平淡语言作侧面讥刺。前两句叹牡丹价格昂贵而豪家权门挥金如土满不在乎。三句转出,末句直抑。以物比物,写牡丹花与普通蜀葵花差不多。全诗谴责官僚贵族豪华奢侈,任意挥霍民膏民血,同时流露出反对奢靡浪费和对民生疾苦的隐忧关心之情。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