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姜夔《扬州慢》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姜夔《扬州慢》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姜夔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是一首怀古词,作于淳熙三年 (1176) 冬至。其时,作者初访扬州,这是经过最近两次战乱洗劫后的扬州,作者见到城内、城外一片萧条景象,联想起占时繁华的扬州,尤其是诗人杜牧笔下的扬州,怀古之情油然而生,因自度此曲并填词,以寄怀抱。

词附小序一则,交代写作背景,序文与词章,内容各有侧重。序文着重写实,所谓“夜雪初霁,荠麦弥望”,这是“春风十里扬州路”所见景象,所谓“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这是城内景象。词章除照应序文所写景象外,乃着重从虚处用笔,发挥想象,以勾起感时伤乱的怀古情思。

起调三句谓扬州城乃古之闻名都市。宋朝设置淮南路,后分为东西两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为其首府。扬州城东禅智寺侧有竹西亭,景色宜人。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云:“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作者初次到扬州,颇想领略其绮丽风光。三句入题并交代行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二句展现场景,这是序文所写“荠麦弥望”的景象,谓杜牧笔下的十里街衢,而今已是一片废墟,到处是自生的荠麦与野麦。这一景象不能不使作者大失所望。因此,接着写“入其城”后所见。“废池乔木”,这是眼前实景;“犹厌言兵”,这是诗人想象。言兵,即言两次“胡马窥江”之兵事。据载: 建炎三年 (1129),金兵占领扬州,焚掠一空。绍兴二十一年 (1161),金主完颜亮又复大举南侵,扬州再度受到破坏。词章所言当与两次兵事有关。三句所写,照应序文所展现的城内景象,并揭示今昔变化的历史根源。上结三句写“入其城”后所闻,黄昏清角,这是眼前实景,着一“空”字,即将上文所写四顾萧条的景象来个总归纳,并使得回荡在这座空城的号角声显得更加凄凉。这是上片,照应序文所写。展现城内、城外的萧条景象。

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发议论,进一步抒发伤感情思。过片二句,由与扬州有密切关系的诗人杜牧为转折,集中到一个“惊”字上,这是词章的“眼”。唐代诗人杜牧曾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留下了赞颂扬州的美好诗章,如果这位风流才子重游到此,必定为此巨大变化而大吃一惊。接着,词章以两个具体事例,说明这一“惊”字。第一,经过战乱,这座繁华的城市已是一座空城,以前的秦楼楚馆,歌儿舞女,已不复存在,因此,纵使有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 这一生活体验并能写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 这一工巧诗篇的杜郎,也将无法抒写自己的一往深情。第二,在这座空城里,二十四桥仍在,但人事已非,杜郎所谓“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的景象,而今也已不复存在,眼前只有清冷的月光在水中荡漾。这两件事,都是足以令诗人杜牧重到时为之惊叹的。最后以“桥边红药”作结,谓红芍药年年盛开,但又有谁能够欣赏呢? 一个“念”字,充满怜惜之情。熬拍二句,不说“重到须惊”之可怜惜,反说红药无人欣赏之可怜惜,故意将词笔宕开,表面上突出了物,实际上仍为了人,即为了表现作者对于这座空城的感伤情思。

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两个字——“空”与“惊”。“空”字乃作者初访扬州时所见之客观物景,“惊”字为主观情感,是词作的主题。而“犹厌言兵”四个字,乃在于表现这个“空”字,说明“空”的原因,未可概括全篇。前人以为这四个字可以抵“他人累千百言”,主要强调其韵味,即强调其“包括无限伤乱语”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也未把它当作全词中心思想。有人说此词,只就这四个字发挥,我看未必有当。



  • 下一篇: 机遇编舞法
  • 猜你喜欢
    •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如双峰并峙,光耀史册。他们之间的友谊,为后人所交口称赞。李白比杜甫大11岁,他们两人的交往也可算是忘年之交。他们曾在天宝三年到四年

    • 《板桥晓别赏析》

      这是一首与情人言别的诗。题中“板桥”,指唐代汴州城西的板桥店。这里正像长安西边的渭城一样,是一个行旅往来频繁的地方,也是和亲友言别之处。   首句的“回望高城落晓河"中,高城指汴州城,晓河指破晓时分的银河。回望汴州方向,原先斜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白居易的诗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开离开原野上的草, 一年一次枯萎与复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燃烧不能完全熄灭,春风吹又重新生长。

      上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下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中植物的生长和枯萎的循环过程,以及生命的顽强和再生的力量。

      【诗句】离离原上草,

    • 古代兵法之《登坛必究》原文和鉴赏

      [原文] (节选) 卷十一将权 辑将权说 王鸣鹤曰:“甚矣哉,古今之所谓将权者,盖难言之矣。夫为三军之司命者曰将,以然之躬而系民社之安危者曰将,不夺于爵赏刑威而毅然以摅忠报国为志者曰将。有是将而不稍假

    • 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贱贫。

      名言: 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贱贫。 注释: 志合: 志趣相同。岂兄弟: 哪里一定只是兄弟。道行: 指以道德品行相交往。无贱贫: 不分贫富贵贱。 句意: 志同道合, 哪里只能是兄弟。道义相交, 怎能依贫富

    • 夏至美文(通用18篇)

      夏至节气分为三候:“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植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开始衰退。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夏至美文(通用18篇),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夏至美文 篇1  那一年夏天,我们在那里度过了青春颠覆的年华;那年的夏天,香樟一如既往地席卷了这座埋藏至多回忆的城市;那年夏天,如果……如果我们没有在那时的转角相遇,那也剪辑了相爱的过程。。。或许,这样的结局就不会一直伴着我,直到香樟零落的残秋……  —

    •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出处】唐王维《终南山》。 【译注】太乙峰高耸入云,好象近接天帝的都 城。终南山的余脉连绵不断,一直延伸到海边。近天都、接海 隅是艺术的夸张,突出了终南山之高大、绵远

    • 国学名句“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出处和解释

      【名句】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 语出《书·大禹谟》。贤人被废弃不用,奸佞之人都身居官位,那么百姓就会背叛离散,上天也会降下灾难。野:民间。咎:灾祸。

    • 李商隐《凉思》全诗赏析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作品赏析【注释】:南陵:今安徽省南陵县。【简析】:客中寂寞,更加想念亲友,这本是一种共同的感情。怀疑对

    • 江淹《赤亭渚》有志难伸与思乡诗

      江淹这首诗其实并没有真正去写富春江上的景色。江淹当时正含冤被谪,并无心情去领略山川之美。他这四句诗,似重在渲染下文所抒发的有志难伸的牢骚和思乡之情,显出日暮途穷之感。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