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呜呼!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①,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梁,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 契丹②,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③,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④,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⑤,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⑥,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⑦,而皆自于人欤?
书 曰: “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⑧,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⑨,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⑩,岂独伶人也哉!
【注释】 ①原:推究。庄宗:指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xu),晋王李克用之子。后梁龙德三年 (923)称帝,后沉溺于声色,重用伶官,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晋王: 即李克用,沙陀族,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晋王。梁: 指后梁太祖朱温,原是黄巢起义军的将领,叛变降唐,唐僖宗赐名全忠,封为梁王。他企图谋杀李克用,李克用也多次上表唐僖宗讨伐他,彼此结下世仇。天祜四年 (907) 朱温篡夺了唐朝的政权,改名“晃”,建都汴 (今河南开封),国号梁。燕王: 指刘守光的父亲刘仁恭。李克用曾向唐朝保举刘仁恭为卢龙节度使,后来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兵力渐强,被朱温封为燕王,公元911年,又自称大燕皇帝。契丹: 古代少数民族。此指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即辽王朝的建立者辽太祖。公元907年,李克用与他拜为兄弟,结成军事同盟,希望共同举兵攻打朱温。后来耶律阿保机背约,遣使与朱温通好。③从事: 官名。原指三公及州郡长官的僚属,这里指一般属官。少牢: 祭祀用猪、羊二牲,称少牢。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系,捆绑。组,绳索。刘守光自称大燕皇帝的第二年 (912),李存勖派兵攻打燕,生擒刘守光父子,并用绳索捆绑送到晋王的太庙以祭灵。函梁君臣之首: 函,木匣子,此作动词。后唐同光元年(923),李存勖攻梁,梁末帝朱友贞 (朱温的儿子) 命其部将皇甫麟把他杀了,皇甫麟也刎颈自杀。李存勖把君臣二人的头装入木盒。⑤仇雠 (chou): 仇敌。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一夫,指皇甫晖。同光四年 (926),李存勖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一时人心浮动。皇甫晖作乱,攻入邺都 (今河南安阳市)。仓皇东出: 皇甫晖作乱后,李存勖命令元行钦进行讨伐,但久而无功; 又派李嗣源率兵讨伐,李嗣源去邺都后也叛变了,李存勖只好从洛阳仓皇出逃到汴州 (今河南开封一带)。⑥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李存勖到达汴州时,李嗣源早已进入汴京 (今开封市)。李存勖眼见诸军离散,十分沮丧,面对元行钦等随行臣属痛哭流泪。这时诸将都相顾号泣,并拔刀断发,发誓以死效忠后唐。⑦抑: 或是。本: 此为考察义。⑧满招损,谦得益: 语出 尚书·大禹谟,“谦得益”,原作“谦受益”。逸豫: 安逸享乐。⑨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公元926年,伶人郭从谦(艺名 “郭门高”)指挥一部分禁卫军作乱,李存勖中流矢而死。李存勖死后,李嗣源称帝国。号未改,但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故说“身死国灭”。⑩忽微: 形容极其细小。忽,是寸的十分之一; 微,是寸的百分之一。所溺: 所溺爱的人或事物。
【译文】 啊! 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 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 “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 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锻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回宗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 等仇敌已灭,天下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叛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慌张东逃,还没等见到敌人,官兵们就离散了,只乘下君臣互相瞧着,不知投奔哪里是好,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这又是多么衰败啊! 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 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
尚书说: “满招损,谦得益。” 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当庄宗气势旺盛时,天下所有豪杰无人能同他对抗,等到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就可使他命丧国亡,为天下人所耻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
【鉴赏】 本文节选自欧阳修编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开头的导论,题目是后人所加。这是一篇传记的序论,也是一篇史论。伶官,是宫中表演乐舞杂艺并授有官职的艺人。伶官传记载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宦官,只做了三年皇帝就因沉溺声色而死于作乱伶官之手的史实。这篇序就是对此而发的议论。作者通过后唐盛衰过程的分析,阐明了国家兴亡在于人事的道理,总结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的历史教训,提出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精辟见解,影响深远。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主旨: 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然后便从“人事”下笔,叙述庄宗由盛转衰、骤兴骤亡的过程,以史实具体论证主旨。具体写法上,采用先抑后扬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 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全文紧扣 “盛衰”二字,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语调顿挫多姿,感染力很强,成为历来传诵的佳作。
字数:2521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418-420页.
-
白日既云暮,朱颜亦已酡。画堂初点烛,金幌半垂罗。长袖平阳曲,新声子夜歌。从来惯留客,兹夕为谁多。
-
这是一首离别相思之词。上片写分别以后企盼聚会的心情,词中女子明白,花落春去不须悲伤,明年还有红蕊满枝的时候,可见她是一个开朗乐观的女子,只是别后不通信息,使她放心不下,颇感惆怅。下片回忆分别时的情景,攀柳话别,难舍难分,“春来春去”一类
-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在你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
陆游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
-
名言: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句意: 立志重要的是要坚定而不是要急进, 成功期求经过长期努力去获得而不是一挥而就。 出处: 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
韩退之送湖南李正字序 贞元中,愈从太傅陇西公平汴州,李生之尊府以侍御史管汴之盐铁
-
寂寂重寂寂,病夫卧秋斋。夜蛩思幽壁,槁叶鸣空阶。南国异气候,火旻尚昏霾。瘴烟跕飞羽,沴气伤百海昨闻凯歌旋,饮至酒如淮。无战陋丹水,垂仁轻槁街。清庙既策勋,圆丘俟燔柴。车书一以混,幽远靡不怀。逐客憔悴
-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② 俱怀逸兴壮思飞 ③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原题】:伏承伯丈人待制侍郎九重涣号三聘鼎来促装戒道即膺爰立谨吟成送行诗五绝句缮写拜呈
-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经典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