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三衢道中》原文、注释和鉴赏
曾几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
(1)此诗当作于作者寓居上饶茶山寺期间,系老年作品。三衢:即三衢山,在今浙江衢州市境内,距城北二十五里。
(2)梅子黄时:梅子黄,即成熟时,当为四五月初夏时节。这个时候,本是江南地区的梅雨期,阴雨连绵,难有晴日。
(3)泛:泛舟。泛尽:即坐船而行,驶到尽头,只有弃舟山行。
(4)添:增加。黄鹂:又名黄莺,啼声宛转,听之悦耳。
【赏析心得】
这是一首纪行诗,一气呵成,笔调轻快,清新明丽,情在景中,曲折有致、耐人寻味。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起句便不同一般,作者出游,选在梅子黄时,准备冒雨出行。然而,天公作美,梅雨天季节却遇到连日晴。出行大吉,不雨反晴,这是作者写的第一个转折。乘舟出游,驶到尽头,人还未尽兴,于是弃舟而行,登山而上,看完水景,再赏山景,这是作者写的第二个转折。“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后两句是写山路情景,作者写到第三句,读者才恍然大悟,他写的却是回头路。初夏时节,树叶长势茂盛,等到原路返回时(可能游了好几天),绿阴更加浓密,归途心情倍为欣愉,没有丝毫疲劳感,这是第三个转折。黄鹂躲在绿阴中,啼声嘹亮,游兴未减,饱览了山水风光的作者,在归来的路上,又听到鸟声悦耳,饱享耳福,这是第四个转折。四句诗,四转折。乘兴出游,高兴返家,意犹未尽,作者将一次平常的出游写得如此回旋递进,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真不愧是大诗人陆游的老师。
-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习公有遗坐,高在白云陲。①樵子不见识,山僧赏自知。②以余为好事,携手一来窥。竹露闲夜滴,松风清昼吹。从来抱微尚,况复感前规。③于此无奇策,苍生奚以为。 作品赏析①习公:习郁,东汉襄阳人,字文通,官侍
-
是因为它是传说中的李自成闯王的古城堡么?还是因为它是大家口中那么多年的神秘?总之,天快要黑了,夜色快要开始降临时,我们一行人,
-
经典美文读一读可以陶冶性情,以下的经典美文大全,请继续往下阅读: 经典美文大全【1】 梦里花开了又落,你来了又走,渐行渐远的是熟悉的身影。明日,是海鸟和鱼的距离,是天涯与海角的距离。逝水无痕,风轻云淡之际,再回首往事,只见灯火阑珊人影渺茫。题
-
秋水清无底,萧然静客心。椽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能吏逢聊璧,华筵直一金。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 作品赏析【鹤注】此当是开元二十四年已后作。兖与齐为邻,至兖则至齐也。【朱注】《唐书》府州各有法曹参军事
-
舒元舆是为牡丹作赋的第一人。后世将牡丹推为国色天香、花中之魁,此赋功不可没。此赋以拟人手法,频频采用排比句式,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从不同的时空、不同的角度,将牡丹的形色神韵摹写得淋漓尽致。 全文除“序”交代作赋来由外,可分作五个大段
-
江寒晴不知,远见山上日。朦胧含高峰,晃荡射峭壁。横云忽飘散,翠树纷历历。行人挹孤光,飞鸟投远碧。蛮荒谁复爱,穠秀安可适。岂无避世士,高隐炼精魄。谁能従之游,路有豺虎迹。
-
清·纳兰性德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
【附】老头挪书房(朱纯遗作)搬入这栋高楼近六年,算是有生以来住得最宽敞的。装修由老头一手操办,他做过木工,有这方面的爱好。装修后,
-
《梅花·捣练子梅花》咏梅花诗鉴赏 张传皎似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