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早发白帝城》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2),
千里江陵一日还(3)。
两岸猿声啼不住(4),
轻舟已过万重山(5)。
【注释】
(1)题名又作白帝下江陵下江陵。早发:清晨出发。白帝城:曾名鱼复。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的白帝山上。东汉初,公孙述据此而建城。传说殿前井内曾有白龙飞出,因而自称白帝,山称白帝山,城为白帝城。山峻城高,上入云霄,下俯长江。乾元二年(759)三月,关内大旱,肃宗下诏大赦,这次李白也在大赦之列,故在白帝城掉转船头,东还江陵,特作此诗。
(2)“朝辞”句:白帝城地势高峻,返舟这天早晨,又是一个晴日,故说离开白帝城,如彩云之间。
(3)“千里”句:源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峦叠嶂,隐天遮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宿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古时相传距白帝城一千二百里(实际仅六百余里)。
(4)“两岸”句:源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轻舟:载得轻、行得快的船。
【赏析心得】
肃宗乾元二年(759)暮春三月,正当李白迂回沿溯,饱受逆水行舟之苦,感叹行路之难,好不容易到达奉节白帝城时,忽闻赦书,自己获得自由了,真是悲极而喜,一下子年轻了四十岁,重又成了出蜀时的李生,意气风发、神采飞扬。以致误导多少人,错把夕阳当朝阳,认为此诗是李白年轻时的杰作。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人心情爽,天公也作美。第二天清晨是个好日子,他掉转船头,辞别白帝,张帆起航,从满天彩云中出发。一江春水浩浩荡荡,一叶扁舟载着诗人飞流东下,日暮就返回了江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后两句,进一步描写了从白帝城返回江陵这段航程的愉快情景。与三朝三暮过黄牛苦旅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急水轻舟,下行如飞,两岸美景,目不暇接,不知不觉,万山已过,真是一泻而下,一日千里。尤其是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顿使全诗精神飞越。本来是“猿啼三声泪沾裳”,如今悲猿却一反常态,转悲为喜,为诗人获得自由而欢欣鼓舞。诗人站立船头,精神抖擞,浪遏飞舟,归心似箭;两岸猿声欢啼不住空谷传响,夹河相送。此情此景、胸怀舒展,饱经坎坷的诗人,一生能有几回?
笔者大约十岁左右就能背诵这首诗。但那时总认为是李白年轻时写的,豪迈飞扬,好不神气!至今才知道,诗人写这首诗时,已是年近花甲的白发老人了。我真为古人高兴。他虽然壮志未酬,但从此获得新生,焕发青春,一切可以从头再来啊!有人说,李白无暮年,笔者举双手赞成,因为此诗即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
《昭节俭,示太素。》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吴六奇:原丐帮左护法,八袋弟子,后被革出丐帮,任广东省通省水陆提督,暗中加入了天地会,任洪顺堂红旗香主。 吴宝宇:吴六奇之子。 陈近南:真名陈永华。 茅十八:泰州五虎断门刀门下。 韦小宝:天地会青木堂
-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第一联从正面写“所欲”。作者的所欲,原本为隐逸;但诗中不用隐逸而用“一丘”、“三径”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
-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城头画角
-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出处】 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译注】群峰连绵,山峦重叠,峰回 路转,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山上,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陶 醉,使人留恋。倏忽间,
-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作者简介
-
“水淹蓝桥”是中国民间流传的最古老的爱情故事之一,它讲的是在战国时期,鲁地有一个青年,名叫尾生。他与一位女子约好在蓝桥之下见面,时间已到,女子未来,河水在不断上涨,但尾生终不肯离去,最后抱桥柱被淹而死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很精神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人很有精神的诗句,形容精神的古诗词,抒发积极向上精神的古诗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
-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名句】欲修 ① 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② ;致知在格物 ③ 。 【注释】①修:修养,完善。②致其知:获得知识。③格物:接触事物。 【释义】要完善自身修养,先要
-
北斋有凉气,嘉树对层城。重门永日掩,清池夏云生。遇此庭讼简,始闻蝉初鸣。逾怀故园怆,默默以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