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庐山匡阜先生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庐山匡阜先生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
先生者姓匡名续,字君平,南楚人,号匡阜先生。生而神灵,儿时便有物外志。周武王时,师老聃,得长生之道,结茅南障山虎溪之上隐焉。室中无所有,唯置一榻,简书数篇而已。武王屡征不起。遇少年,传以仙诀,得道。汉武帝南巡狩,登祀天柱,尝望秩焉。继而射蛟浔阳江中,复封先生为南极大明公。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先生能伏五瘟使者为部将。更命立祠于虎溪旧隐。郡守桓伊迁先生祠于山口,能押瘟部之神,凡水旱疠疫,祷之皆应焉。
列仙全传卷一:
匡续字君平,南楚人,号匡阜先生。生而神灵,儿时便有物外志。周武王时师老聃,得长生之道,结茅南障山虎溪之上隐焉。室中无所有,唯置一榻,简书数篇而已。武王屡征不起。一日有少年诣之,自通曰: “姓刘名越,家在前山之左,邀先生过之。” 且曰:“至山下,有石高二丈许,即予家也。”续后如约而往,至山下,四顾无人家,唯有一石。乃叩之,石为之开,若双扉然。有二青衣,执绛节前导,入其中,琼楼玉宇。见前少年,传以仙诀,由此得道,遂炼丹于其所。汉武帝元封元年,南巡狩,登祀天柱,尝望秩焉。继而射蛟浔阳江中,复封先生为南极大明公,仍命立祠于虎溪旧隐,列于祀典。迨至东晋,雁门僧慧远游罗浮,夜宿祠下,爱其溪山之胜,谒郡守桓伊曰:“昨梦匡先生,愿舍祠为寺。”伊从之,而迁先生祠于山口。唐开元间,再加兴建,尊为仙庙。凡水旱疠疫,祷之皆应。


匡续 (日本刊刻列仙图赞)


列仙全传 卷一:
匡裕,周武王时人。兄弟七人,皆有道术。结庐山中,后得仙去,唯空庐在焉,故曰庐山。汉武帝封裕为庐山君。
广卓异记 卷二○:
右按 总仙记: 匡俗,周武时人,兄弟七人,皆有道术,结庐于此中,后得道仙去,空庐尚在,故曰庐山。汉武帝封俗为大明君,又称庐山君。(黄秩模按: 原本匡俗,查诸书作匡裕,或作匡续。又周武时人,查慧远 庐山记 作殷周之际,周景式庐山记 作周威王时人。)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卷一○:
(周) 定王尝问柱史伯阳父方今神仙之在世者,伯阳父举五岳诸仙以对,先生 (匡续) 其一也。王乃召之,先生遯不见。至威烈王时,复遣使以安车迓之,未至之先,先生曰:“时至矣。” 遂白日升空而去,使者访其所隐,空存靖庐。使回,因奏请以南嶂山为靖庐山,邦人亦以先生姓氏呼为匡山,曰匡阜,曰匡庐。其后避宋太祖讳,改匡曰康。至今其乡若社皆因先生而命名。虎溪由是为三十六福地。先生飞升之后,上帝命司吴楚水旱及赐以主瘟之印,统摄八部瘟神,俗因号为和瘟康阜先生。先生高弟二人,一号白鹿真人,一号洪子真。今庐山有炼丹洪井、白鹿洞是其遗迹。汉武帝元封元年南巡狩,登祀天柱,尝望秩焉。继而射蛟浔阳江中,顾问此山何神主之。博士刘歆奏曰: “匡续先生得道于此。” 帝由是封先生为南极大明公,仍命立祠于虎溪旧隐,列于祀典。迨至东晋,雁门僧慧远游罗浮回,夜宿祠下,爱其溪山之胜,谒郡守桓伊曰: “昨梦匡先生愿舍祠为寺。” 伊从之,而迁先生祠于山口之乾维。唐开元间再加兴建,天宝初,明皇命使致斋,尊为仙庙,土民水旱疠疫,祷之皆应。南唐保大中,相国周宗控节南服而临九江,睹庙貌隳残,复加兴建,始召道士阙元隐主之,以备香火之奉。复奏赐田庄一所,永充斋赡。宋英宗治平中,赐额为观,赐名寿圣,行郊祀,降祝版,遣贰车酌献,永为彝典。建中靖国元年,徽宗诏封先生为靖明真人。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避德寿殿尊号,改赐额广福。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 卷二二五引安庆府志:
周匡续,字子孝,尝乘云入关,师事老子。还庐山,受业刘越真人门,积功累行,周成王时遐举。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二七引九江府志:
汉匡俗,字君孝。本姓匡,父平野王共鄱阳令吴芮佐汉定天下而亡,汉封俗于阳, 曰越庐君。 俗兄弟七人,皆好道术,精寓于洞庭之山,故世谓之庐山。
谢颢 广福观碑: 周威烈王以安车迓匡续。续仙去,唯庐存,因名其山为靖庐山。邦人以先生姓呼匡,山又曰匡阜。
[案] 庐山是中国名山之一,或名匡山、匡庐、匡阜。关于其得名之原因,也有两种传说。一说周时有匡续,师事于老子,得长生之道,于庐山修炼,汉武帝时得封,号匡阜先生,收伏五瘟神为部将。其仙去后,唯庐存于山。庐、匡、匡庐、匡阜,以此得名。一说周时(或说汉时) 有匡裕 (裕一作俗),有兄弟七人,皆有道术,结庐山中,后仙去,唯存空庐,汉武帝时封裕为庐山君; 亦称其父尝封为越庐君。故其山名庐或匡。然而这些传说见于记载甚晚,所述年代颇为可疑。


猜你喜欢
  • 艾米斯,金斯莱作品分析

    【生卒】:1922—【介绍】: 英国小说家、诗人、评论家。“愤怒的青年”*派文学运动中影响较大的作家之一。他于1922年4月16日生于英国伦敦

  • 苏轼《次韵李公择梅花》全诗鉴赏

    诗人固长贫,日午饥未动。偶然得一饱,万象困嘲弄。寻花不论命,爱雪长忍冻。天公非不怜,听饱即喧哄。君为三郡守,所至满宾従。江湖常在眼,诗酒事豪纵。奉使今折磨,清比于陵仲。永怀茶山下,携妓修春贡。更忆槛泉

  • 骆宾王《送郭少府探得忧字》全诗赏析

    开筵枕德水,辍棹舣仙舟。贝阙桃花浪,龙门竹箭流。当歌凄别曲,对酒泣离忧。还望青门外,空见白云福

  • 唐宋八大家《曾巩·战国策目录序》散文鉴赏

    曾巩有着深厚的儒学修养,同时又是一位极为博学的作家,他在文中将所有的论述与儒家的基本理论及以往的历史事实结合得非常紧密,从而将道理阐发得极为明白。

  • 刘长卿《寻洪尊师不遇》阅读答案

    《寻洪尊师不遇》是唐代刘长卿所作的一篇诗。文章通过描述主人公寻找洪尊师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逝去的人和事的思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描写细腻,语言简练,行文流畅。阅读该诗,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师长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憧憬。整首诗展示了作者对洪尊师的深深留恋,也传达了一种对你的追寻和失败的忧伤情绪。刘长卿娓娓道来,让人读后心生感慨。

  • 苏轼《述古以诗见责屡不赴会,复次前韵》全诗鉴赏

    我生孤僻本无邻,老病年来益自珍。肯对红裙辞白酒,但愁新进笑陈人。北山怨鹤休惊夜,南亩巾车欲及春。多谢清时屡推毂,狶膏那解转方轮。

  •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原文与赏析

    [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烟艇记》鉴赏

    作者: 常萍

  • 《玉壶清话》

    《玉壶清话》 《玉壶清话》是北宋僧人文莹的一部笔记,书成于神宗元丰元年(1078)八月,作于他的另一部笔记《湘山野寻》之后,作者在自序中谓“玉壶”为其隐居之地,但未详所在。此书自宋代以来各家著录均作《

  • 苏轼《次韵答顿起二首》全诗鉴赏

    十二东秦比汉京,去年古寺共题名。早衰怪我遽如许,苦学怜君太瘦生。茅屋拟归田二顷,金丹终扫雪千茎。何人更似苏司业,和遍新诗满洛城。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