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维翰《春女怨》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薛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枝开。
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因何得入来?
诗以“白玉堂前一树梅”起句,平淡近乎口语,画面单纯明朗。第二句紧承上句,“今朝忽见数枝开”。语气贯穿,二句实为一句。粗看似乎淡而无诗:不就写新春乍到,梅开数枝么?然而,一经细品,就会发现“忽见”二字暗藏无限诗意:写出了春悄然而至给人的惊喜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初春的美好,颇有生命强烈跃动、迫近面前之感。说:“忽见”,也就含蓄点明,也许梅花早已开放,只不过“今朝”才注意到.这不正是少女怀春的活脱脱的心情么?
如果诗笔顺此写下,直抒对初春的感觉,则既不合诗题,也容易犯平直浅露的毛病。“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因何得入来?”转锋一拓,巧用反诘,一位纯真少女呼之欲出。懵懂少女似在春情撩拨、烦躁不安之中,埋怨春的到来,使昔日少女时代平静无邪的心境被破坏。然而她真的“怨”春么?恰恰相反,她内心盼望着春日到来,她憧憬着那未被经验的神秘的爱情,咀嚼着这全新的陌生的感觉、欲望。但由于她还只是纯情少女,春心初动,对即将到来的爱情就只能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了。所以,她的“怨”实际是渴盼、恐惧、新鲜、憧憬等矛盾心理的反映,“怨”中有甜蜜,有苦涩,有烦恼,更多的是惊喜。正是这样一“怨”,把纯真、半含着羞涩与欣喜的少女写活了。“重重”二字尤为巧妙:少女在恼人的春天面前的挣扎,反抗,摆脱,这种恐惧心理与向往之情,等等烦躁不安,都在“重重”二字之中了。于是可知,“怨”实由“盼”而来,“怨”即是“盼”。
纵观全诗,写少女怀春时矛盾复杂心理,以梅起兴,终于怨慕。全诗活泼动人,形象鲜明,诗笔温柔,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结构上,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春梅与少女互相牵连映射,以一个独具内涵的“怨”流贯全篇,神完气足。或以“重重闭”为“寻常闭”,不可取。“重重”二字在全诗中担任重要的结构功能,是写怨春少女复杂心理的重笔所在。改为“寻常”,则不知诗味要丧失掉多少了。
-
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即三国时的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 人。17
-
《布信义,行节俭。》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嫩蘀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这首诗写于唐文宗大和八年 (834)。诗人二十二岁,正是风华正茂的青年。这一年的三月,诗人的表叔崔戎被任命为兖海观察使,邀请诗人入其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道德经古诗词网,内容包括《老子》古文,古诗文网老子的轻诺必寡信出自哪一章,佛经道德经诗词易经忧郁而优美的诗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
-
东海有勇妇李白【原文】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1]。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2]。学剑越处子[3],超然若流星。损
-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原题】:西堂前老松状如偃盖或云即摩顶松也松产茯苓为人窃去松今不存因栽数小松补其处书此诗壁上
-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天寒路远
-
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予最。知音古难合,奄忽不少待。谁云生死隔,相见如龚隗。
-
凉思 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 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 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 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 疑误有新知。 李商隐诗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