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静于动 动中有静 ——品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即用热闹的字面写出幽静的境界。它是寓静于动,动中有静,营造成幽静的意趣。[总括诗的特点,总领全文。]
诗从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显得十分热闹,而意境却是异常的幽静。热闹之景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创造的意境,反而成为构成意境的主调。这也许就是人们把王维的优秀山水诗和那些冷漠沉寂的作品区分开来、“丰缛而不华靡”的原因吧。[从画面感来评析王维诗的特点,令人信服。]
全诗通过对秋色的描写,表明山中仍然是一片美丽的恬静,从而作出人们可以继续在山中隐居的结论。开头两句容易明白,中间四句,作者全力描写秋天的晚景,亦即题中点出的“秋暝”。写秋,前人很容易写出一片衰颓肃杀的景色,可王维在这里却把空山的秋暝写得如此热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是所见,后一句是所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前一句是所闻,后一句是所见,错落地把当时的景色、人物勾画得如此幽美,如此绚丽。看起来这时在洋溢着一片热闹的气氛,可见,这些“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的热闹和作者所要表现的幽静基调并不抵触,反而是相辅相成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正如从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活泼生机。因而,给人的感觉也就不是枯寂阴森、荒凉可怕了。[此段是赏析的主体,着重在内容的分析和意境的韵味上详加评析,细致深入而不繁琐,语言精当而不繁复。]
在诗的最后,诗人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来点明自己愿意留在山中的意愿,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春夏两季的许多花草,如今都已经衰败了,由它去吧(所谓“随意”),山中的隐士(所谓“王孙”是泛指,也包括作者在内)完全能够欣赏到这些迷人的景色,用不着出去了。在此收束了全诗,并点出作者作诗的用意。[点明诗的意旨,回应开头,结束全文。]
成功揭秘
作为一篇诗词赏析,小作者分析客观中肯,评说张弛有度,读来让人信服。文中评析时紧扣诗句的内容,在内容的解读中阐释意象的内涵、意境的情味,层层深入,评述精当;言语有度,议论有力,从而准确地揭示诗的主旨。
-
《人情却似飞絮,悠扬便逐春风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人情却似飞絮,悠扬便逐春风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说明】 《通鉴》 卷一百七十六至卷一百七十七,记载了隋军平陈。隋灭陈,是隋朝进行统一、结束分裂局面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争。 从东汉末年起,开始地方分裂,统一逐渐瓦解。先是三国鼎峙,接着,西晋短暂统
-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出处】唐刘长卿《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意思】在山谷小河岸边的小花很寂寞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而这开放在溪旁的小花与山寺中飘来的修道习静的禅味相互对映之下,颇
-
七都在哪里 七都在太湖边上。 这是我早就知道的。因为早些年,在我从少年长到青年的一段时间里,我就在吴江生活,前后大约近十年。我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出处】唐王维《 使至塞上 》 【意思】 我坐着轻车,奔驰在荒凉辽阔的边防前线;带着皇帝慰劳边军的诏命,走过了属国居延。一团团南来的飞蓬,随风
-
拉丁诗歌 一、古典时代1 概述拉丁诗歌常被贬为
-
伤春杨万里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未来抱负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对未来充满抱负的古诗,抒发理想抱负的诗句五首,人生志向的古诗。《行路难》李白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
-
这是陈维崧赠别一位歌女之作。“二度牵衣送我行”十分简洁地交代了重逢再别的情事,和两人的关系。人间离别本来就是难堪的事,何况这离别又发生在情人之间。
-
【原题】:城上初作新亭犹未名也邦人哄然称为三槐殊不知所从来揣其意必以亭下有槐一根三干挺然秀出故有是号然非所宜言也余恐不知者谓出自我作数语以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