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梳妆台)(贺敬之)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三门峡——梳妆台·贺敬之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望三门,三门开:
“黄河之水天上来!”
神门险,鬼门窄,
人门以上百丈崖。
黄水劈门千声雷,
狂风万里走东海。
望三门,三门开:
黄河东去不回来。
昆仑山高邙山矮,
禹王马蹄长青苔。
马去“门”开不见家,
门旁空留“梳妆台”。
梳妆台呵,千万载,
梳妆台上何人在?
乌云遮明镜,
黄水吞金钗。
但见那:辈辈艄公洒泪去,
却不见: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呵,梳妆来!
——黄河女儿头发白。
挽断“白发三千丈”,
愁杀黄河万年灾!
登三门,向东海:
问我青春何时来?!
何时来呵,何时来?……
——盘古生我新一代!
举红旗,天地开,
史书万卷脚下踩。
大笔大字写新篇,
社会主义——我们来!
我们来呵,我们来,
昆仑山惊邙山呆:
展我治黄万里图,
先扎黄河腰中带——
神门平,鬼门削,
人门三声化尘埃!
望三门,门不在,
明日要看水闸开。
责令李白改诗句:
“黄河之水‘手中’来!”
银河星光落天下,
清水清风走东海。
走东海,去又来,
讨回黄河万年债!
黄河女儿容颜改,
为你重整梳妆台。
青天悬明镜,
湖水映光彩——
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呵,梳妆来!
百花任你戴,
春光任你采,
万里锦绣任你裁!
三门闸工正年少,
幸福闸门为你开。
并肩挽手唱高歌呵,
无限青春向未来!
一九五八年三月
这首诗是三门峡歌中的第一首。从情感的整个流程看,全诗可划分为三段。前五节为第一段,写黄河苦难的昨天。诗一开篇,便直写望三门,借用一句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极力渲染黄河之水来势凶猛,浩荡无涯。接着写三门峡的情形:“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而在这险峻的三门峡,黄水劈门,狂风肆虐,只留下空荡荡的“梳妆台”,而不见黄河女儿“梳妆来”。诗人还面对三门峡汹涌的黄水,在更为广阔的时空里透视黄水造成的灾难:“辈辈艄公洒泪去”,“愁杀黄河万年灾”,从而引出黄河女儿焦灼的呼问:“青春何时来?”由望到问,从现状到历史地展示了黄河过去苦难的岁月。五、六两节是情感流程的第二段,写治理三门峡的壮举。诗人的情思来了一个陡然的急转,由前面写黄河转到写一代新人,写他们以重整乾坤之壮志,以移山填海之伟力,揭开了治理黄河之宏图。“神门平,鬼门削,/人门三声化尘埃!”这短促而极富力度的诗句,不仅十分形象地表现了亿万人民治理三门峡时那种气吞山河的气概和惊天动地的场面,而且也传神地表现出治理三门峡工程所取得的奇迹般的进展。如果说前一流程是对黄水酿灾的悲凉慨叹,那么这一流程则是对人民征服黄水的热烈讴歌。前者是蓄势,后者是急转,两相对比,使诗情跌宕起伏,摇曳生姿。而诗的最后三节则是情感流程的第三段,写黄河美好的明天。诗人的情思由第二阶段的写人,再回转到写黄河。不过这次写的却是理想中的境界,是对黄河美好明天的憧憬与展望。在这个境界里,人们喝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这一绝妙的改动,注入了崭新的时代精神,是诗人对劳动者巨大创造力的肯定与礼赞。“银河星光落九天,/清水清风走东海。”诗人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又美丽的远景,这个令人心驰神往的远景,鼓舞人们去为之奋战,去“讨回黄河万年债!”让黄河女儿重返梳妆台。全诗就这样在极短的流程中,把汹涌的情思表现得一波三折,酣畅淋漓地抒写了黄河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诗的情感流程虽然跌宕多姿,但又明显地呈现出逐程升级的趋势,一程一种境界,一程比一程夺人心魄,一程比一程令人流连忘返,从而艺术地完成了诗意的创造,纵情讴歌了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变害为利、化祸为福的宏伟理想和神奇力量。
在这首诗中,诗人将充沛的革命激情与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以“黄河女儿”这一拟人化的形象为线索,贯穿全诗。通过写黄河女儿被乌云遮暗了明镜,被黄水吞噬了金钗,还想象她“挽断‘白发三千丈’”,无限凄苦地站在三门峡口,向着茫茫东海,追问“青春何时来”,这就间接而又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昨天的苦难。写治黄英雄们开始治理黄河时,诗人又想象着他们是应着黄河女儿的召唤而来,想象着他们的首举便是“先扎黄河腰中带”,这就巧妙而又生动地写出了治黄英雄们对黄河女儿所倾注的无限深情,也十分简洁地表现了治理三门峡工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至于写黄河的未来,诗人更是频频挥动他那如画的彩笔,绘出一幅黄河女儿梳妆图,不仅把读者带进了一种辽阔、清澄、恬静而又优美的境界,而且也凝炼含蓄地表现了黄河治理好后,必将大大地造福于祖国造福于人民。整首诗处处围绕“黄河女儿”这一形象为构思的线索,一步步拓展诗人的情思,把黄河的昨天、现在与未来都紧紧地串接在一起,使这首诗呈现出结构紧凑、布局精巧的艺术特点。诗的节与节之间,又环环相扣,首尾呼应,取得了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抒情效果,从而在简短而又大跨度跳跃的诗行中,包孕了丰富深广的内容。
[作者原注] 三门峡下不远,有巨岩,如梳妆台状,故名“梳妆台”。三门之一“鬼门”岩上,有石坑,状如马蹄印,相传为大禹跃马遗迹。
-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呈给友人,是用以互相勉励之意。 开篇二句叙述移栽柏树的原因,言辞极为朴实、淡雅,颇有古韵。“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以如此恬静、闲适的笔触引领全文,令人如处炎炎夏日,避身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此诗作于宋孝宗赵眘淳熙十三年 (11
-
【4633】为美虚度时光:谈美书简(朱光潜著,中信出版社,9 9万字,2019年4月第1版,56元)△13部分:①代前言:怎样学美学?②从现实生活
-
典源出处 《礼记三年问》:将由夫修饰之君子与,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释义用法 从缝隙中看白马 (或四匹马拉的车子) 奔驰,一闪
-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诗的句子,泛指诗作。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冬天下雪诗句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
王国维《人间词话·论近人之词》经典解读 论近人之词 近人词,如《复堂词》之深婉,《疆村词》之隐秀,皆在吾家半塘翁上。疆村学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赠汪伦古诗词诵读划分,内容包括赠汪伦这首古诗是怎么读的,《赠李白》古诗的朗诵,赠汪伦这首古诗是怎么读的。赠汪伦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
-
《傅巽·笔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昔在上古①,结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80首归类,内容包括80首古诗分类,小学生必读古诗词80首分类,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古诗分类。古诗分类集锦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
-
全诗分为四段。“梁山”四句为第一段,是比兴性文字,作为发端。言夫妇之深情可以感动无情的土石。前二句言事,后二句言情。“东海”以下“大义明”以上十四句为第二段,写东海勇妇“捐躯报夫仇”。其义,可比报父仇的苏来卿。其勇,可比战胜妖精白猿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