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巽·笔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傅巽·笔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昔在上古①,结绳而誓②。降及后载③,易以书契④。书契之兴,兴自颉皇⑤。肇建一体⑥,浸遂繁昌⑦。弥纶群事⑧,通远达幽。垂训纪典⑨,匪笔靡修⑩。实为心尽,臧否斯由(11)。厥美弘大(12),置类鲜俦(13)。德兴之著,惟道是扬。苟逞其违,祸亦无方。
【注释】
①上古:远古,指有文字以前的时代。
②结绳:文字产生以前的一种记事方法。用绳打结,以不同形状和数量的绳结标记不同事件。誓:约誓。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集解引九家易:“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③后载:后代。
④易:更换。书契:犹言文字。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释文:“书者文字。契者,刻木而书其侧。”
⑤颉皇:即仓颉,一作苍颉。传为始创汉字的人。见荀子·解蔽、韩非子·五蠹、吕氏春秋·君守。史记据世本说是黄帝时史官。文字是在社会的长期实践中逐步产生和形成的,不可能由一人独创。仓颉可能是统一和整理文字的一个著名人物。
⑥肇(zhao):开始。
⑦浸:渐近。
⑧弥纶:包罗,统括。
⑨垂训:留给后人训诫。纪典:记载重大的仪节。
⑩匪:通“非”。靡:无。
(11)臧(zang)否(pi):善恶,得失。斯:此。
(12)厥:其。弘大:宏大。
(13)鲜:少。俦(chong):同辈,伴侣。
【译文】
从前,在远古时代,人们以结绳进行约誓。到了后代,换成了文字。文字的产生,产生自仓颉。开始创建文字的一部分,便渐渐地繁荣昌盛起来。它能记载所有事情,并能通行到远方和偏僻的地方。留给后人的训诫,记载重大的典礼,没有笔是办不到的。它实为人们智慧的杰出产物,善恶得失由它记载。它的美是宏大的,各种东西很难和它相比。道德的兴盛由它记载,惟有真理它才宣扬。如果违反了这点,祸也不知从哪里来。
-
闲居作贯休①闲门微雪下,慵惰计全成②。默坐便终日,孤峰只此清。身心闲少梦,杉竹冷多声。唯有西峰叟,相逢眼最明。【注释】①贯休(83
-
【原题】:嘉定庚辰正月二日杨尚书率同年团拜于西湖之集适湖水四合乘兴鉴冰泛冰泛舟如所约也杜侍郎赋诗和这
-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葵。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
-
作者: 董笔正 【本书体例】
-
幸忝君子顾。遂陪尘外踪。闲花满岩谷。瀑水映杉松。啼鸟忽临涧。归云时抱峰。良游盛簪绂。继迹多夔龙。讵枉青门道。胡(一作故。一作用)闻长乐钟。清晨去朝谒。车(一作鞍)马何从容。
-
典源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圣人之于道,犹葵之于日也,虽不能与终始哉,其乡 (向) 之诚也。 《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臣窃自比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
-
狂来有意与春争,老去心情渐不能。世味惟存诗淡泊,生涯半为病侵陵。花明晓日繁如锦,酒拨浮醅绿似渑。自是少年豪横过,而今疑钝若寒蝇。
-
战地何昏昏。战士如群蚁。气重日轮红。血染蓬蒿紫。乌乌衔人肉。食闷飞不起。昨日城上人。今日城下鬼。旗色如罗星。鼙声殊未已。妾家夫与儿。俱在鼙声里。
-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处】唐杜牧《 泊秦淮 》 【意思】六朝虽早已亡国,但是,在酒店里卖唱的女子,却仍然不知亡国的遗恨;还是和以前一样地唱着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的曲子。 秦淮是
-
宋·王安石 褒禅山 ① 亦谓之华山。唐浮图 ② 慧褒 ③ 始舍 ④ 于其址 ⑤ ,而 ⑥ 卒 ⑦ 葬之 ⑧ ;以故 ⑨ 其后名 ⑩ 之曰“褒禅 (11) ”。今所谓慧空禅院 (12) 者,褒之庐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