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绝句十三首(其十二)》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林散之
千载斯人迹已陈,唯余真理曜乾坤。
请看雨湿墙头处,月影参差入漏痕。
林散之(1898—1989),当代书法家、画家、诗人。原名以霖,字霖,号三痴,即取痴于诗、书、画之意,后改名散之,为“三痴”谐音,另有笔名左耳、散耳、聋叟、江上老人、半残老人等,江苏省江蒲县人。解放后曾任江蒲县副县长,江苏省国画院画师,南京书画院院长,江苏省书法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名誉理事,全国文联委员和政协委员等职。诗、画之名为书名所掩,以行、草书著名,与上海王蘧常并得当今草圣之誉。诗作初宗唐诗,后涉宋诗,有江上诗存。
这首论书七绝,写于1975—1976年间,可看作是林散之一生继承书法传统,参悟艺术真理的一个总结。诗的前两句,气魄雄大;后两句,则内涵深沉。
首句的“千载”,虚指书史上下数千年。 “斯人”,泛指历代书家。 “迹”,即笔迹、书迹。对于前人法书,态度有种种:或是顶礼膜拜,奉若神明,从而陈陈相因,抱柱守株,这种人决不敢道半个“陈”字;或是目空千古,唯我独尊,尚不知钟、王为何许人即口出狂言,认为古代书法悉皆陈旧,一无可取,这种否定一切的人,艺术上也决不会有任何成就。林散之则迥然不同于二者,一方面,他感到艺术要创新,要发展,就必须在作品中去陈迹,出新意。这正如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所说: “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或如赵翼论诗所说: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另一方面,林散之又从数千年来的书迹、书论中参悟到书艺真理,认为这类真理更有价值,不但应予继承,而且应予弘扬光大。
正因为如此,林散之在写出了“千载斯人迹已陈”之后,更精警地写出了第二句: “唯余真理曜乾坤。”真理是隐藏在千汇万状、纷纭复杂的事物内部的普遍规律;林散之所参悟的书艺真理,则是千载陈迹的历史升华和理性概括,它光照书法天地,辉耀艺术乾坤,照亮了千载书史,也照耀着书坛的今天和明天。
那么,书艺真理究竟是什么?先看林散之在其〈书法选集〉白序中一段富于哲理意蕴的话:
唯变者为形质,而不变者为真理。审事物,无不变者。变者生之机……书法之变,尤为显著……时代不同,体制亦随之而易,面目各殊,精神亦因之而别。
笔墨形质,应不囿于陈迹,当随时代而变,这才能使书法充满生机。林散之出生于戊戌变法之年,他曾风趣地说:“我是革新派。”可见他是十分重视书艺的变化革新的,他的创作即是明证。
“请看雨湿墙头处,月影参差入漏痕。”这两句就是林散之称之为艺术真理的不变因素之一。 “请看”一句,口语入诗。当代书家启功论林散之诗,说“如勉求近似者,唯杨诚斋(万里)或堪比附”(江上诗存序)。宋诗人杨万里能汲取口语入诗,雅俗共赏,为“杨诚斋体”特点之一。如果说, “请看”一句为俗语的话,那么, “月影”一句就是极妙的雅辞了。它作为全诗的末句,以典雅清丽之辞,美丽如画之境压阵,对全诗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月影入诗,何止万千,其寓意也随诗意而变。林散之诗中的“月影”,一为点明创作的时境,二为参用虚构手法,渲染出清静冷隽令人思的氛围:夜雨初歇,皓月当空,冷光透窗而入,照见屋墙漏痕参差,于是,书室面壁,参悟真理,耳际如闻颜真卿与怀素探求书法真谛——关于“常师夏云多奇峰”以及“坼壁”、 “屋漏痕”的生动对话(详见黄庭坚书扇一诗赏析)。林诗中的“漏痕”,即“屋漏痕”,出于唐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为书学术语,已衍化为典故。屋漏痕,有人释之为笔法,有人释之为笔意……林散之则进一步理解为毫不做作,参差天成。林散之的这句诗,还有举此概彼、举少概多之妙,让人想起其他书学真理,因此可谓含蓄蕴藉,尽得风流。
林散之的这首论书诗,可证之以他自己的艺术实践。试看他的书法,富有革新精神和时代气息,可谓戛戛独造。然而,其中又有不变者在,它充分显现了传统书论所强调的中锋运笔,力透纸背,涩势战行,纯任天然等等的美学内涵,并令人想起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坼壁路等著名书学术语,而这些又无不带上林散之与众不同的审美特色,体现着林散之自领风骚的艺术个性。
-
《先秦散文·战国策·齐人谏靖郭君城薛(齐策一)》原文鉴赏
-
拜占廷诗歌 大部分拜占廷的文学作品囿于古希腊
-
陇上带经人,金门齿谏臣。雷霆日有犯,始可报君亲。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谦让他人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谦让的诗句,关于谦让的古诗,关于谦让的古诗词。满招损,谦受益。谦让是身体的良心。)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陈毅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
云幢烟节十洲人,犀甲檀枪百万军。翳荟丛生何足道,此君真是此君君。
-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来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确切些说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第一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只淡淡地出一“
-
《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 陈寅恪窃查此书,取材谨严,持论精确,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兹将其优点
-
饮马长城窟行无名氏【原文】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1]。远道不可思,宿昔[2]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3]。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 ① 。汉兴以来, 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 ② ,其为 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 ③ ,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