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
无名氏
【原文】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1]。
远道不可思,宿昔[2]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3]。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4]。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5]。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6]。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7]。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8]。
长跪[9]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10]。
【注释】
[1]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远道:远行。
[2]宿昔:指昨夜。
[3]觉:睡醒。
[4]辗转:不定。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5]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6]入门:指各回自己家里。媚:爱。言:问讯。
[7]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8]烹鲤鱼:指打开书函。尺素: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素,生绢。书:信。
[9]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跟上。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10]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作者介绍】
此诗是一首汉乐府民歌,作者不详。
【赏析】
乐府民歌是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通常反映下层人民生活。中国古代征役频繁,游宦之风盛行。野有旷夫,室有思妇,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思妇相思诗。这些诗表现了妇女们独守空闺的悲苦和对行人的思念,大多写得真挚动人。
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归入“乐府·古辞”。关于诗题的由来,文选注曰:“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征人路于此而伤悲矣。言天下征役,军戎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行。”所以,诗题又称“饮马行”。
此篇不写长城窟饮马,而写思妇对长城饮马人的眷念。诗分两部分:首以春草起兴。自楚辞·招隐士后,汉人离别喜用春草,因为春草代表时节,代表滋生;代表由河畔一直延绵到天涯的道路,代表了从这条道上远去的伊人。此承楚骚传统,笔致细腻,体贴入微而思绪动荡流走:由春草及于远道,突然回锋“远道不可思”;由“不可思”变成“梦见”,梦见情景又忽远忽近,忽真忽幻。
第二部分突然振起,并改变叙述方式:由前“横写”相思断面,改为“直述”收到双鲤鱼的惊喜过程,以激荡的情思、流走的韵律把两部分连成整体。末二语其实是归纳:一及妻,一及己;一劝妻子努力加餐,保重身体;二表达自己永远的思念。渺然不言归期,以诀别语作叮咛语,将欢乐与悲伤、希望与失望交织在一起让人悬想。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蕴含深意。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这首诗以思妇第一人称自叙的口吻写出,多处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很有特色。全诗语言简短质朴,通俗易懂,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诗波澜迭起,跌宕生姿,既有文人诗的细腻缠绵,又有民歌的清新自然,不假雕琢,对后世五言诗影响甚大。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以为此诗:“流宕曲折,转掉极灵,抒写复快,兼乐府、古诗之长,最宜诵读。子桓(曹丕)兄弟拟古,全用此法。”
-
郑协《溪桥晚兴》宋山水诗鉴赏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扬花听杜鹃。 这首诗写夕阳将下之时诗人闲立溪桥的感触,首二句为人物登场布景,三句正面写人,四句以物境衬托心境,
-
清辽宁省志,四十八卷。清吕耀曾等修、魏枢等纂。成书于乾隆元年(1736年)。 吕耀曾,字宗华,号朴岩。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卒于乾隆八年(1743年)。河南新安人。康熙进士,官至仓场侍郎。魏枢
-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短篇小说:火鸟,《上海文学》1986 6枭,《人民文学》1986 6,获武汉市首届小说奖铜壶,《广西文学》1986 8瓦盆,《长江文艺》1986 10每天
-
平生自是个中人,欲向渔舟便写真。诗句对君难出手,云泉劝我早抽身。年来白发惊秋速,长恐青山与世新。従此北归休怅望,囊中收得武林春。
-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
-
腊雪初销梅蕊绽。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睡起夕阳迷醉眼。新愁长向东风乱。瘦觉玉肌罗带缓。红杏梢头,二月春犹浅。望极不来芳信断。音书纵有争如见。
-
题解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异常,汉王朝濒临灭亡,这时社会混乱,连远游求仕的人也经常因战乱在求仕途中数载不归。在这种情况下,怀亲怀友之情在所难免。 原文 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 愿言追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吴当浔阳舟中三首(之一)百年头上着乌纱,一日江边踏钓槎。病似相如空有赋,贫于杜甫更无家。渔歌楚楚蒹葭月,樵笛村村踯躅花。事业已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