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菊》(郑思肖)原文|鉴赏|赏析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题一作“寒菊”。诗中以物拟人,托物言志,寓意深刻,抒发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情愫,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全诗运用我国咏物诗重于写神的传统,句句写菊,但并不细状菊花的形、色、味,而是着意写菊花的情趣和精神。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菊花傲然独立的性格。菊花独立疏篱,自甘孤寂,不慕富贵,不求虚荣,不屑与向东风献媚的“百花”为伍。它坚守节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志趣未穷。这里,以“百花”影射那些屈节仕元的故宋臣僚,而菊花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后两句着力写菊花的精神,特别突出其不屈不挠的意态和坚贞不二的气节。诗人化用梅尧臣“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残菊)和朱淑贞“宁可抱头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黄花)的诗句,精心刻画菊花宁带清香枯死枝头,决不向北风屈服飘零落地的顽强精神,绝好地体现其耿耿忠心、铮铮铁骨,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这里的“北风”一语双关:字面上指大自然凛冽呼啸的北风,实质上隐喻来自北方的元朝统治者。他们虽凭强大的武力灭亡了南宋,但却无法征服象诗人这样的孤臣义士。郑思肖曾以诗直陈其志云: “天生忠义性,习俗岂能移。”(七砺)“平生抱正色,谁怕夜来霜。”(对菊)“生得贞心铁石坚,肯将识见与时迁。泪如江水流成海,恨似山峰插入天。”(八砺)
这首画菊诗,诗人以咏菊为题,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咏菊写人,通过赞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成为传颂千古的动人名作。
-
小马哥:
-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今今上犹拨乱,劳身焦思补四方。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
-
公门日两衙,公假月三旬。衙用决簿领,旬以会亲宾。公多及私少,劳逸常不均。况为剧郡长,安得闲宴频。下车已二月,开筵始今晨。初黔军厨突,一拂郡榻尘。既备献酬礼,亦具水陆珍。萍醅箬溪醑,水鲙松江鳞。侑食乐悬
-
首联写白居易文学创作时间之长、贡献之大,并为之赞叹。“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诗篇一开始就对白居易的诗作推崇极高,对诗坛上这颗巨星的陨落表示了深切的惋惜之意。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现存白居易诗中
-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风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风的古诗1一、赋得
-
周海亮·再等一天周海亮他下了决心,要在那个周末,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他知道自己是那样脆弱,可是没有办法,一切,都那么无奈和伤心。高
-
(节自 《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① 。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②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
-
冻雨霏霏半成雪,游人屦冻苍苔滑。不辞携被岩底眠,洞口云深夜无月。
-
种树当前轩,树高柯叶繁。惜哉远山色,隐此蒙笼间。一朝持斧斤,手自截其端。万叶落头上,千峰来面前。忽似决云雾,豁达睹青天。又如所念人,久别一款颜。始有清风至,稍见飞鸟还。开怀东南望,目远心辽然。人各有偏
-
【3334】人生悟语(修订本)(刘兵著,人民出版社,24 8万字,2015年7月第1版,36元)△共十三个部分:[1]理想·事业·追求;[2]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