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我问”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子曰:“食夫稻⑥,衣夫锦,于女安乎⑦?”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⑧,闻乐不乐,居处不安⑨,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注释】 ①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学生。 ②三年之丧:三年的守孝期。古人礼俗,父母死后,规定子女要守孝三年。 ③坏:毁坏,废弃。 ④崩:倒塌,引申为丢失,失传。 ⑤钻燧改火:古人钻木以取火,被钻之木,四季不同,马融引周书·月令云:“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鞧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一轮回。“钻燧改火”即指此。 ⑥食夫稻:古代北方以小米为主粮,稻为珍品,所以此处以“稻”与“锦”对文,极言吃穿之豪奢。 ⑦女:同“汝”。 ⑧旨:美味。 ⑨居处:平日的居住生活。因为古代孝子守孝期间要住临时用草木搭成的凶庐,睡用蒿草编成的垫子,用土块当枕头,所谓“居倚庐,寝苫枕块”。所以说“居处不安”。
【今译】 宰我问孔子说:“父母死了,要守孝三年,这个期限也太长了。君子三年中不司礼仪,礼仪一定会遭废弃;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也一定会失传。陈谷子已经吃完,新谷子也已登场,用于打火的燧木又经过了一个轮回,整整一年就可以了吧。”孔子说:“父母死了,不到三年,你就吃那白米饭,穿那花缎衣,你心里能安吗?”宰我说:“安。”孔子着急地说:“你安,你就那样干吧。君子在守孝期间,吃美味不觉得甘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适,所以才不这样干。现在你既然心安,就照那样干好了。”宰我退了出来。孔子说:“宰子真是不仁呀!儿女生下来,三年之后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这是天下统一的守孝期限。宰予不是也有从他父母那里得到三年怀抱的爱护吗?”
【集评】 清·于光华论语集益:“又严又婉,无限低徊。不甘、不乐、不安,随处皆然,偶就食、闻、居指之。”“仁与安字相应。”“予也句,非诘问语,是唤醒语,正打动心里,有无限凄惋意,宜玩‘乎’字。”
【总案】 本文见于论语·阳货,记述的主要内容是孔子和弟子宰我关于“三年之丧”的讨论和争论。父母死后,子女要守孝三年,在孔子看来,这是为人子者所必须做到的,是不言而喻的天下通则。它不但是培养理想人格的必修课,也是实现修、齐、治、平远大抱负的起点。不仅如此,孔子还为“三年之丧”找出了心理上的依据,即“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合情而又合理。但是,孔子这一伦理原则却遭到了弟子宰我的抵抗,“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同样是合情而又合理的。师徒相争,难定一尊,最终只好以心理感觉来决定取舍,“今女安,则为之”。但事情并没有完结,等宰我退出以后,孔子又发了一通议论,其中主要是针对宰我人格的批评。事后论人,是孔子论人的一种独特方式,也是论语中一种特殊的论述方式。由此也使人们看到了孔子一种独特的待人风格。
-
明清小说流派。也称“人情小说”,以写世态人情而得名。世情小说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重大转变,标志着写实主义的崛起。最早的世情小说是《金瓶梅》,这部假托宋代为背景的小说,实则为明代社会生活的写照。
-
大丈夫心思,当如青天白日。|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大丈夫心思,当如青天白日。》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沧浪诗话》 一类,宋苕溪严羽仪卿著。列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诗 (考) 证,定诗宗旨,正变得失,议论痛快,识高格当。 (高儒 《百川书志》) 诸家诗话,不过月旦前人,或拈警句,或拈瑕句,聊复了一段
-
祭文·《祭师文》 《祭师文》一 维 公元□□岁次□月□日,乃我师安厝之前夕,晚生□□等率全班同学,谨以清酌庶馐之仪,致祭于恩师□公之灵前吊之以文曰: 呜呼!人生斯世,如叶飘风。彭修颜短,同归一室。缅怀
-
草堂经始上元初,四面溪山画不如。畴昔人怜翁失马,只今自喜我知鱼。苦无突兀千间庇,岂负辛勤一束书。种木十年浑未办,此心留待百年余。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一个人的温柔善良可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人很温柔的诗句,形容人善良诗句,形容心地善良的古诗词。1.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4.俏丽若三春之
-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希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
韩愈 自足下离东都,凡两度枉问,寻承已达宣州,主人仁贤,同列皆君子,虽抱羁旅之念,亦且可以度日,无入而不自得,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御外物者也,况足下度越此等百千辈,岂以出处近远累其灵台耶! 宣州虽
-
李白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其始与终古不休息。人非元气
-
古文·报刘一丈书 宗臣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