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文学
着眼于在黑暗社会中过着非人生活的人们不幸的命运。这一主张在“五四”文学革命中产生了深广的影响,成为以后文学研究会等提倡写实主义的为人生文学的先导。周作人提倡“人的文学”,就是要排斥反对妨碍人性生长、破坏人类平和的封建文学。他列举了10种非人的文学,并指明“人的文学”与“非人的文学”区别在于著作的态度不同:“一个严肃,一个游戏,一个希望人的生活,……一个安于非人的生活”。因此他将近代以来泛滥于中国文坛的带有封建性因素和游戏人生的狭邪小说、黑幕小说等,统称为“非人的文学”,均在排斥之列。这一观点也成为以后他起草的文学研究会宣言的指导思想。尽管“人的文学”其思想核心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文学思想的范畴,它所要建立的人的“理想的生活”还有很大空想社会主义成分,在其反对的10种非人文学中,有些界限不够清楚,但从它的反对封建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学的主导倾向来看,它确是“五四”文学革命中改革文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的口号,对“五四”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作者: 李青山 【本书体例】
-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
-
《过勤政楼》是唐代杜牧的一首诗,通过描绘官员勤政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官员们应该努力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期望和向往。诗中运用了描绘手法,用简洁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意境。作者通过描述建筑物和景色的美丽,一方面表达了对勤政楼宏伟气势的赞美,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官员们责任重大的提醒。全诗语句通顺,意义明确,字字珠玑,寓意深刻。杜牧以细腻的笔墨勾勒出勤政楼的宏伟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勤政官员的崇高期望。
-
【经文】 《典礼》曰 ① :“毋不敬,俨若思 ② ,安定辞。安民哉!” 【今注】 ①典礼:古礼书名,已佚,这里引它一句话,十二个字。本篇因开头有“典礼”两字,即以此作为篇名。②俨:端庄的态度。 【今译
-
作者: 崔曙庭 《后汉书》一百二十卷。本纪十卷,列传
-
词·顾贞观词《金缕曲》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 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择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
-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出处】唐李白《 赠孟浩然 》 【译注1】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在皓月当空的夜晚,他常常频频饮酒以 至沉醉,每每迷恋繁花以至流连忘返。中圣
-
晚登西宝刹,晴望东精舍。反照转楼台,辉辉似图画。冰浮水明灭,雪压松偃亚。石阁僧上来,云汀雁飞下。西京闹于市,东洛闲如社。曾忆旧游无,香山明月夜。
-
我睁开眼看见亮光了。窗帘拉着。沉静中,村庄像一只鸟开始咕咕叫起来。接着,我听到外面鸟儿叫成一片。片片白云在蓝天上飘浮着。水在阳光下
-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是关于描写“场景记叙·别亲送友·用典述别”类的诗句。 两句写离别而运用神话传说。行者幻为骑鲤劈浪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