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摘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西湖的波光动荡摇晃,天晴之时,最是美丽动人,即使在雨雾之中,山色迷茫变幻,也显得秀丽新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语出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一。诗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潋滟(liàn yàn):波光水色荡漾摇晃的样子。方,一作“偏”。空蒙:雨雾迷茫,聚散变幻的样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西湖的波光动荡摇晃,天晴之时,最是美丽动人,即使在雨雾之中,山色迷茫变幻,也显得秀丽新奇。首句写西湖晴天水光之美,二句写西湖雨天山色之奇,即小见大,虚实相生。因“东坡镇钱塘,无日不在西湖”(冷斋夜话),故对西湖的景物最为熟悉,而能写出如此好的诗句。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描绘水光山色之美,或借以说明秀美、隐美的审美观点。
例如
①友人老蓝游兴正浓,摆摆手说:“不妨,不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嘛!你们看这四周远远近近的山岗,若有若无,实在美妙。”(摘自樊文抒小凉山上的明珠)
②在作者的笔下,晴有晴的风味,雨有雨的奇特,很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趣。(摘自盛德友一幅幽美的农村夏夜图——辛弃疾〈西江月〉赏析)
③大自然的美原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显的,就看你是否能发现并艺术地反映它。苏东坡慧眼独具,故留下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名句;李健吾诗心巧运,才写出雨中登泰山的华章。“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是秀美、隐美。(摘自邱汉松晴雨·山水·虚实——〈雨中登泰山〉辩证艺术三题)
④他要把西湖比西施,我们又何妨把这首诗来比隐与秀呢?“水光潋滟”是秀美的模样;“山色空蒙”是隐美的模样;真挚高卓的情感思想就等于西子那天成的丰姿美韵。(摘自傅庚生文学赏鉴论丛·论文学的隐与秀)
⑤“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文人眼中的西湖总是充满诗情画意。(摘自陈丽竹浙江漫游记)
-
阳台路·楚天晚楚天晚,坠冷枫败叶,疏红零乱。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追念少年时,正恁凤帏,倚香偎暖,嬉游惯。又岂知,前欢云
-
[晋]陶渊明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
-
旧隐三年别,杉松好在不?我今尚眷眷,此意恐悠悠。闭户时寻梦,无人可说愁。还来送别处,双泪寄南州。
-
欧阳修《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1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2 。 【注释】 1.棹(音zhao):一种划船工具。西湖:指颖州(今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窗外狂风大作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含有“狂风大作”的诗词,描写狂风的诗句,描写狂风的诗句。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和《沁园春 长沙》(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等诗歌都可以说是狂风大。 作。 苏轼的(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 (1) ,非问无以广识 (2)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3) ,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 (4) ,其奚决
-
头上渐无发,耳间新有毫。形容逐日老,官秩随年高。优饶又加俸,闲稳仍分曹。饮食免藜藿,居处非蓬蒿。何言家尚贫,银榼提绿醪。勿谓身未贵,金章照紫袍。诚合知止足,岂宜更贪饕?默默心自问,于国有何劳?
-
乍起衣犹冷,微吟帽半欹。霜凝南屋瓦,鸡唱后园枝。洛水碧云晓,吴宫黄叶时。两传千里意,书札不如诗。
-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寡人之于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