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卜居》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卜居
楚辞篇名。谓卜问所以自处之道。旧谓战国屈原作。但篇中有“屈原既放”、“屈原曰”等句,似出于第三者的记述。今研究者多认为非屈原所作。汉王逸楚辞章句说:“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体忠贞之性,而见嫉妒。念谗佞之臣,承君顺非,而蒙富贵。已执忠直而身放弃,心迷意惑,不知所为,乃往至太卜之家,稽问神明,决之蓍龟,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故曰卜居也。”宋朱熹楚辞集注说:“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哀悯当世之人,习安邪佞,违背正直,故阳为不知二者之是非可否,而将假蓍龟以决之,遂为此词,发其取舍之端,以警世俗。说者乃谓原实未能无疑于此,而始将问诸卜人,则亦误矣。”清王夫之楚辞通释说:“卜居者,屈原设为之辞,以章已之独志也。”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说:“居,谓所以自处之方。以忠获罪,无可告诉,托问卜以号之。其谓‘不知所从’,愤激之辞也。”清崔述考古续说·观书余论说:“假托成文,乃词人之常事。然则卜居、渔父亦必非屈原之所自作,神女、登徒亦必非宋玉之所自作,明矣……卜居、神女之赋其世远,其作者之名不传,则遂以为屈原宋玉之所作耳。”郭沫若屈原赋今译本篇注文说:“卜居是一篇叙事诗,原文是有韵的。自来相传是屈原所作,但恐不尽然,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在思想上,本篇表明了屈原是一位不信上帝、不信卜筮的理性主义者,和离骚、天问等篇一致。屈原在流窜生活中曾经耕田、种地,这也解答了他能成为人民诗人的一个根本问题。”此篇当是与屈原时代相近且深知其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篇中设想屈原如何问卜决疑,以便确定“自处之方”。名为“卜居”,实际上并无待决之疑,只不过借此反映屈原的顽强斗志和不信天命、不信卜筮的批判精神。把两种对立的生活态度全用问话的形式提出,比照强烈,表现出鲜明的爱憎感情;篇中有故事,有人物,有对话,有行动,极富有戏剧性;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音韵和谐而变化自如;运用问答体,自成一格。这种初具散文诗特色的、由“骚”而“赋”的风格与形式,为汉代以后的赋家所祖述,在文学史上影响颇钜。
-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作品赏析【鹤注】大历元年春晚,自云安迁居菱夔时作。郭宿,宿于云安郭外,王判官盖在云安也。依沙宿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儿童古诗词大全电子版带拼音,内容包括古诗300首大全拼音版,带拼音古诗大全,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带拼音。01 咏鹅 骆宾王 é é é 鹅 , 鹅 , 鹅 ,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 项 向 天 歌 。 bái m
-
《君子所贵乎道,求之身而已;言、行、动皆本诸身之道,立其本而中和致,乃可以制礼作乐.
《君子所贵乎道,求之身而已;言、行、动皆本诸身之道,立其本而中和致,乃可以制礼作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
-
《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乐无穷.》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乐无穷。》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5359】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萧兵著,雪鱼绘,译林出版社,印张23 25,2020年11月第1版,88元)△“混沌”的解破;盘古分天地(古苗人);
-
好是清凉地,都无系绊身。晚晴宜野寺,秋景属闲人。净石堪敷坐,寒泉可濯巾。自惭容鬓上,犹带郡庭尘。
-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
【注释】 选自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苛政猛于虎:语出《礼记·檀弓》。 赋敛:横征赋税。 甚:超过。 是:这个。意谓苛政毒于蛇。 【赏析】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贬为永州(今属湖南省)司马期间所写。中
-
蔬饭藜床破衲衣,扫除习气不吟诗。前生似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未敢叩门求夜话,时叨送米续晨炊。知君清俸难多辍,且觅黄精与疗饥。
-
关山一里一重愁,念远伤离两未休。南陌望穷云似帐,西楼吟断月如◇。柳绵飞後春应减,兰径荒时客倦游。拟寄东流问沟水,亦应沟水更东流。
-
索尔·贝洛 (董乐山 译) 凡你手所当作的事,要尽力去作…… ① 工作辛苦吗?不,这实际上不算太辛苦。不错,他走路爬楼梯有点不习惯,但是乔治·格里布对他的新工作感到最吃不消的,倒不是身体上遇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