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死水》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赏析】 这首诗是闻一多的代表作,写于1926年春。诗作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思想和对现实的认识。它既是诗人对旧中国的形象的描写,又是诗人当时对待黑暗现实的态度的真实写照。作者通过一种象征的手法,对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的黑暗现状作了尽情的鞭挞。诗人捕捉住“死水”的形象性含义和象征性意义,给读者提供了一幅死水的丑恶画面,由此使读者在感情上与诗人引起共鸣。作者写作这首诗时,正值“五卅”运动过去、“三·一八”运动沉寂、全国笼罩着一片沉闷的死气的时候,诗人在诗的开首就这样描写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这在感情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人们感觉到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一种黑暗社会的现实。接下来,闻一多对死水作了十分细致的描述。但用了“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 等词来形容这一沟绝望的死水,不可谓用词不美了。其实,这种以美丽的词汇来描绘的景象,让人们感到的却是异常的丑恶。这种写法加深了读者的认识,同时也鲜明地表达出了诗人的一种愤懑与嘲弄的情绪。死水,代表着沉寂;而沉寂总会使人联想到绝望。诗人描写这种死一样的沉寂运用了相当巧妙的手法:“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这是一种无声的描写。而除了这人间听不到的声音外,声音还是有的: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单调的蛙声,更增加了死水的沉寂之感。在诗的末尾,诗人这样写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诗人在这里流露出的是对旧中国的痛恨之情,他希望有一个光明的、美丽的中国诞生,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找不到出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了诗人的苦闷和愤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种爱之愈深、恨之愈切的感情。这正如朱自清所说: “这不是 ‘恶之花’ 的赞颂,而是索性让 ‘丑恶’ 早些 ‘恶贯满盈’,‘绝望’ 里才有希望。”纵观整首诗,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蕴含在其中的一种强烈的感情,这就是诗人的爱国之情。这种火一样的感情并不是从字面上就可以体会到的,而是深藏于诗所表达的感情深处。这首诗在技巧运用上也颇为成功,是一首有着民族特色的有格律的新诗。诗人对象征、比拟、反衬、形容等各种手法的运用,更增添了诗的魅力。
-
能入城中乞食否,莫辞尘土污袈裟。欲知住处东城下,绕竹泉声是白家。
-
三教偶拈 明天启刊本《三教偶拈》正文书影 明天启刊本《三教偶拈》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中篇世情神怪小说集。三卷。卷一题“墨憨斋新编”,墨憨斋即是冯梦龙。成书于明天启年间。 现仅存明天启刊本,藏日本东京大学
-
风是不羁的灵魂。似奔马,千里一瞬间。 风起时,可浊浪滔天,可阴云四合,可卷起千堆雪,可扬麦田千重浪。风起时,可稻香四溢,可汗
-
诏书下青琐,驷马还吴洲。束帛仍赐衣,恩波涨沧流。微禄将及亲,向家非远游。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知出西掖垣,如到南徐州。归心望海日,乡梦登江楼。大江盘金陵,诸山横石头。枫树隐茅屋,橘林系渔舟。种药疏故
-
作者: 曹增渝
-
《浪淘沙》·李煜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关于这首词,蔡绦《西清诗话》云: “南唐李后主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弟子规古诗词总结,内容包括求一篇弟子规10句以上的感悟诗歌,背诵经典诗词和《弟子规》的省身日记,小学一年级古典诵读《弟子规》。和汇贤雅国学老师学习《弟子规》之后的自我总结成长的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但如果你学了《弟子规》就会以广阔的胸襟和高尚的思想去面对
-
《诗经》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
-
绛台使君府,亭阁参园圃。一泉西北来,群峰高下睹。池鱼或跃金,水帘长布雨。怪柏锁蛟虬,丑石斗貙虎。群花相倚笑,垂杨自由舞。静境合通仙,清阴不如暑。每与风月期,可无诗酒助。登临问民俗,依旧陶唐古。
-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