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韦郎”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唐·范摅 云溪友议卷三:“韦皋昔游江夏,止于姜使君之馆。姜氏孺子曰荆宝,已习二经,虽兄呼于韦,而恭事之礼如父也。荆宝有小青衣曰玉箫,年才十岁,常令只侍于韦兄,玉箫亦勤于应奉。后二载,姜使君入关求官,家累不行,韦乃易居头陀寺,荆宝亦时遣玉箫往彼应奉,玉箫年稍长大,因而有情。……篙工促行,昏暝拭泪,乃裁书以别荆宝。宝顷刻与玉箫俱来,既悲且喜,宝命青衣往从侍之,韦以旷觐日久,不敢偕行,
乃固辞之。遂与言约,少则五载,多则七年,取玉箫。因留玉指环一枚,并诗一首遗之。暨五年不至,玉箫乃默祷于鹦鹉洲,又逾二年,洎八年春,玉箫叹曰:‘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遂绝食而殒。姜氏悯其节操,以玉环著于中指而同殡焉。”
释义用法韦皋与姜家侍女玉箫有情,韦皋回家时相约,五、七年后来接玉箫,但时至不来,玉箫绝食以殉情。这一段缠绵情事后常为人征引,以“韦郎”泛指多情男子,或女子之意中人; 以“玉箫”泛指痴情女子。
用典形式
【韦郎】 清·庄棫:“百丈游丝牵别院。行到门前,忽见韦郎面。”清·谭献:“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
【玉环分付】 宋·姜夔:“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玉箫旧约】 宋 · 周密:“人何在? 玉箫旧约,忍对素娥说。”
【望断韦郎】 宋·汪元量:“可怜后土空祠宇,望断韦郎不见来。”
【玉箫逢韦郎】 宋·史达祖:“身是客,愁为乡。算玉箫犹逢韦郎。”
-
(1)岭南自古是“罪官”的流放地 从广义上说,被封建王朝贬谪岭南的“罪官”,也可列入移民行列,其中虽有后来被赦罪或平反后被调出岭南的,但也有不少官员因此而终老岭南,子孙也落户岭南。 自秦始皇建立起大一
-
黄庭坚 黄州逐客未赐环,江南江北饱看山。 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 郭熙官画但荒远,短纸曲折开秋晚。 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巘。 坐思黄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随阳。 熙今头白有眼力,尚能弄
-
鸾凤翱翔在寥廓,貂蝉潇洒出埃尘。致成尧舜升平代,收得夔龙强健身。抛掷功名还史册,分张欢乐与交亲。商山老皓虽休去,终是留侯门下人。
-
【原题】:潞公与梅圣俞论古人有纯用平声字为诗如枯桑知天风是也而未有用侧字者翌日圣俞为诗云月出断岸口照此别舸背独且与妇饮颇胜俗客对大为潞公所赏追用其语作侧字四绝平梅花一篇·侧字
-
7月4日 朱德致电胡宗南,呼吁团结避免内战 : 6月中旬,国民党将领胡宗南到洛川召开反共军事会议,并调动驻守河防的一部分军队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7月4日,朱德总司令致电胡宗南,严正抗议国民党军队进犯陕
-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才刚刚听到窗外有雨声,就已经感觉到浓浓的秋意了。身上的寒意大多是心里的妻凉带来的,身边没有知己,自然感觉到凉意。夜雨之中。更能听到蟋蟀和寒蝉的悲鸣声,秋意渐浓,蟋蟀和寒蝉也知道自己生命无多,故而叫声凄厉。在夜色下,这更让人产生无限的哀怨。“绕砌蛋蟹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上
-
《故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故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北风行 【作者】:李白【年代】:唐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
题解 这首诗表达诗人在寂寞之中,友人来访的欣喜之情,表现出诗人纯朴厚道的品质。 原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② 。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③ 。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④
-
参错云石稠,坡陀风涛壮。晚洲适知名,秀色固异状。棹经垂猿把,身在度鸟上。摆浪散帙妨,危沙折花当。羁离暂愉悦,羸老反惆怅。中原未解兵,吾得终疏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