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无名氏《鹧鸪天》》原文、鉴赏和赏析
无名氏鹧鸪天无名氏
无名氏
题得相思字数行。起来桐叶满纱窗。秋光欲雨棋声泻①,粉帐不容花露香。新寂寞,旧疏狂。玉炉消息记钱塘。小阑立遍红蕉树,一带残云趁月黄。
注释 ①棋声泻:形容雨声如棋声倾泻。
山居闲眺图 【明】赵左 上海博物馆藏
鉴赏 这是一首婉约小词。所述的是幽幽的相思,所用的是淡淡的笔墨。词的风格很接近北宋初期的词风,清淡闲婉,有如一盏清茶。
词的起笔便点出了主题:“相思。”晏幾道词中曾写过相思的深情:“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思远人)然而此处却化解了这份浓烈,只是淡淡写道:“题得相思字数行。起来桐叶满纱窗。”睡醒后看见窗外桐叶满窗,这安静的风景叙说着词人心境的宁静与庭院的雅致。“题得相思”的动作,透露出内心的淡淡忧伤。与“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晏殊踏莎行)相比,语意含蓄,然情意相近。
接下来两句写耳边所闻:“秋光欲雨棋声泻,粉帐不容花露香。”秋日的光线阴暗下来,好像要下雨了。不多会儿,雨声便来了,淅淅沥沥,如棋声倾泻。大概因为雨一来,风也起了。风吹粉帐,而户外花上之露既香且浓,传入帐中都仿佛容不下了。“容”取容纳、盛受之意。
上阕所写均是寻常生活中的细节:醒来时所见,寂寞时所为,桐叶雨声,气息香味。这秋日的时辰中浮动着一缕轻愁。下阕始直接抒情:“新寂寞,旧疏狂。”过片流畅而让人惊醒。连用两重对比,以“旧”对应“新”,以“疏狂”对应“寂寞”。原来今日寂寞的忧伤,乃是对昨日喜悦的记忆。六字清简,却包含多少无奈和追忆。杜牧遣怀诗中叹过“十年一觉扬州梦”,姜夔鹧鸪天词中写过“少年情事老来悲”,都是“疏狂”之后的“寂寞”,都是今朝对旧日的回忆。与之不同的是,此处以“新”形容寂寞,说明分离的时间尚不是很长。所以这思念并没有完全陷入绝望和沉痛,而是还在期待着对方的音讯。一句“玉炉消息记钱塘”,点明所思之人的所在。“钱塘”,是旧日情事的发生地,也是记挂中音讯的来处。然而等待中的消息似乎并未来到,所以歇拍渐入静寂:“小阑立遍红蕉树,一带残云趁月黄。”
这景色是寂寞的:昏黄的月光,一缕残云浮过。景中人更是寂寞的:红蕉树下,立遍栏杆。“立遍”这个词,吐露出词人心绪的忧伤。这正与“敲遍阑干,拍遍阑干”(蒋捷一剪梅)中的寂寞无可排遣相似。“月黄”与“红蕉”呼应,指昏黄的月亮与红色的芭蕉,颜色字的使用略略点亮了素淡的画面。“一带残云趁月黄”,用字清雅,描述极美。
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一系列动词来描述他一日中的活动:题字、起来、记(回忆)、立遍。时光也从白昼过渡到夜晚,他见到的风景都是庭院中静默的景致:桐叶、纱窗、粉帐、玉炉、红蕉、残云与黄月。这是一首关于思念的词。然而在整首词中,相思之情并没有用浓烈的笔触去渲染,只是如盐溶入水,分散在寻常的活动与每一幕风景里。(黄阿莎)
-
蔼蔼江气春,南宾闰正月。梅樱与桃杏,次第城上发。红房烂簇火,素艳纷团雪。香惜委风飘,愁牵压枝折。楼中老太守,头上新白发。冷澹病心情,暄和好时节。故园音信断,远郡亲宾绝。欲问花前樽,依然为谁设?引手攀红
-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 唐诗宋词名句
生者如过客,死者如归人。天地一同是旅途,悲哀贯穿万古尘。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十)惆怅叹惋”类的诗句。
-
青幢紫盖立童童,细雨浮烟作彩笼。不得画师来貌取,定知难见一生中。
-
【原题】:泛舟登弁山祥应宫之绝顶望太湖窥黄龙洞过倪尚书云岩
-
空堂岁已晏,密室独安眠。压筱夜偏积,覆阁晓逾妍。连山暗古郡,惊风散一川。此时骑马出,忽省京华年。
-
林语堂鲁迅去世四天后,林语堂说:“鲁迅与我相得者二次,疏离者二次,其即其离,皆出自然,非吾与鲁迅有轩轾于其间也。吾始终敬鲁迅;鲁迅
-
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已嗟别离太远,更被光阴苦催。吴苑燕辞人去,汾川雁带书来。愁吟月落犹望,忆梦天明未回。今日便令歌者,唱兄诗送一杯。
-
【注释】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熙熙壤壤:人来人往、喧闹纷杂的样子。壤,通“攘”。 【赏析】 司马迁的《货殖列传》一文,针对当时重农抑商的时弊,着重阐述了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司马迁认为,
-
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题解王安石晚年辞官后,闲居于江宁府(南京)东门与钟山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