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航空救国三愿》全文、注释和赏析
现在各色的人们大喊着各种的救国,好像大家突然爱国了似的。其实不然,本来就是这样,在这样地救国的,不过现在喊了出来罢了。
所以银行家说贮蓄救国,卖稿子的说文学救国,画画儿的说艺术救国,爱跳舞的说寓救国于娱乐之中,还有,据烟草公司说,则就是吸吸马占山将军牌香烟,也未始非救国之一道云。
这各种救国,是像先前原已实行过来一样,此后也要实行下去的,决不至于五分钟。
只有航空救国较为别致,是应该刮目相看的,那将来也很难预测,原因是在主张的人们自己大概不是飞行家。
那么,我们不妨预先说出一点愿望来。
看过去年此时的上海报的人们恐怕还记得,苏州不是有一队飞机来打仗的么?后来别的都在中途 “迷失”了,只剩下领队的洋烈士的那一架,双拳不敌四手,终于给日本飞机打落,累得他母亲从美洲路远迢迢的跑来,痛哭一场,带几个花圈而去。听说广州也有一队出发的,闺秀们还将诗词绣在小衫上,赠战士以壮行色。然而,可惜得很,好像至今还没有到。
所以我们应该在防空队成立之前,陈明两种愿望——
一,路要认清;
二,飞得快些。
还有更要紧的一层,是我们正由 “不抵抗” 以至“长期抵抗”而入于“心理抵抗”的时候,实际上恐怕一时未必和外国打仗,那时战士技痒了,而又苦于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知道会不会炸弹倒落到手无寸铁的人民头上来的?
所以还得战战兢兢的陈明一种愿望,是——
三,莫杀人民!
二月三日。
【析】 鲁迅的杂文常常采用声东击西的讽刺手法,如航空救国三愿一文采用 的就是这种方式。读文章,我们还可能误解是要讽刺当时各种假借“救国”名义大发国难财的社会现象,但一路读下去,却才逐渐明白,鲁迅讽刺的重点并不在此。他所要着力“刺戟”的是国民党当局在当时极力鼓吹的 “航空救国”。
所谓“航空救国”,是指1933年初,国民政府决定举办航空救国飞机捐,组织中华航空救国会(后改名为中国航空协会),宣称要“集合全国民众力量,辅助政府,努力航空事业”,并在全国各地发行航空奖券,强行募捐。但是,“航空救国”口号下所捐集起来的飞机,并未真正用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国民党当局对侵略实行“不抵抗”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时候,不管他的口头上怎样高唱 “长期抵抗”、“心理抵抗”,在实际的行动上,必然是借“航空救国”之名,行大打内战、屠杀人民之实。对此,鲁迅是看得非常清楚的。文章就报载去年苏州上空飞机 “迷失” 和在广州“也有一队” 飞机出发参战,而 “至今还没有到”的事实材料,来揭露当局“不抵抗”,假抵抗,故作姿态,以欺骗舆论的实质。针对“迷失”和“未到”的飞机事实,鲁迅以“嘲弄”的语气写道:“所以我们应该在防空队成立之前,陈明两种愿望——一,路要认清;二,飞得快些。”“路要认清”,为的是不再 “迷失”; “飞得快些”,为的是尽快参战。当然这里并不是作者不知道“迷失”是假,“至今还未到”并非飞行太慢,而是明知这根本的原因正在于当局的不抵抗,而是用“板着面孔说笑话”的方式,一下子揭出当局“航空救国”的虚妄。写到这里,我们说,鲁迅已是揭露出了国民党当局不抵抗政策;但他的笔并不停留于此,而是进一步把“不抵抗”“长期抵抗”“心理抵抗”几个表面有极大差异而实则一脉相承地口号联系在一起,写出“实际上恐怕一时未必和外国打仗,那时战士技痒了,而又苦于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知道炸弹会不会倒落到手无寸铁的人民头上来的?”“所以还得战战兢兢的陈明一种愿望,是——三,莫杀人民!”这就从另一个方面指出了当局打着“航空救国”幌子的真正用意,是要用募捐来的飞机去打内战,屠杀人民。这里不是一连直接写出三个愿望,而是把第一、二种愿望和第三种愿望分别开来,实际上是有意突出了 “莫杀人民”。这里用 “战战兢兢”陪衬而出的第三个愿望,实则是对国民党当局行径的一种揭露,可谓是诛心之论。就在写这篇文章后不久,1933年4月10日,鲁迅在中国人的生命圈中说:“ ‘腹地’ 里也是飞机抛炸弹。据上海报,说是在剿灭 ‘共匪’,他们被炸得一塌糊涂。”5月16日写的 天上地下 中据5月10日 申报南昌专电 “日内除飞机往匪区轰炸外,无战事,三四两队,七日晨迄申,更番成队飞宜黄以西崇仁以南掷百二十磅弹两三百枚,凡匪足资屏蔽处炸毁几平,使匪无从休养……”。有这前前后后的血写的事实作为依据,文中“莫杀人民”的“愿望”,不仅表达了对于当局置民族危机于不顾而专事内战的暴行的愤慨,而且具有极大的揭露力量。
文章的主旨是针对国民党当局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而作的揭露。但在写法上,却是寓愤怒于平静叙述,寓揭露于“呈请”,文中没有疾言厉色的揭露的词句,也无指天誓地的攻击之语,但那种平实叙述中所包含的揭露的震动人心的力量并未因此稍减,原因是在这种叙述、呈请的方式中,已把国民党当局置民族危亡于不顾,而专肆内战、屠杀人民的实质昭示于天下。
航空救国三愿 中,还把当时各种各样的 “救国”口号如“贮蓄救国”、“文学救国”、“艺术救国”以及“跳舞救国”、“吸烟救国”等口号与“航空救国”并列而加以对照,既有对这些口号的嘲弄和讥讽,同时也在这对比中,突出了“航空救国”口号下所掩盖的实质的更大的危害和罪恶。其它的口号实质虽也并不真正在于救国,而在于发国难财,但“航空救国”的实质却是对外的“妥协投降”,对内则是疯狂屠杀,其罪孽和危害比其他口号远甚!
文章行文比较曲折,如前所述,声其东而击其西,逐渐深入,也是一个明显的特点。
字数:2253 张效民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627-628页.
-
作者: 李青山 【本书体例】
-
薄云霏霏不成雨,杖藜晓入千花坞。柯丘海棠吾有诗,独笑深林谁敢侮。三杯卯酒人径醉,一枕春睡日亭午。竹间老人不读书,留我闭门谁教汝。出檐AA26枳十围大,写真素壁千蛟舞。东坡作塘今几尺,携酒一劳农工苦。却
-
“温良恭俭让”是孔子的学生歌颂孔子的话,说孔子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和谦让的品德。出自《论语·学而》。 一天,孔子的学生子禽向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贡问道:“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
起首二句即对偶精工而又极为凝炼,从大处、虚处勾勒山光水色之秀美。山间从清晨的林雾笼罩,到日出之后雾散云开,再到黄昏时暝色聚合,一天之内不仅气候冷暖多变,而且峰峦林泉、青山绿水在艳丽的红日光辉照耀下亦五彩缤纷,明暗深浅,绚烂多姿,变态百出
-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2]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3] [1]《感遇》是陈子昂所写感时咏怀的组诗,共三十八首,本篇是其中的第二首。陈子昂(公
-
【名句】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注释与译文]宁可做乡野上成双结对、朝夕相伴的野鸭,也不愿做云彩间失去配偶、形单影只的孤鹤。两句写富贵家庭妇女爱情得不到满足的愁怨,意为与其富贵而离居,还不如贫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以图找古诗词,内容包括寻找找古诗词,以图求诗词联以图求诗词联,找古诗词。战争的古诗词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桃夭 作者: 靳极苍 【本书体例】
-
《欲绝侈靡,务崇节俭。》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