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竹》
明·朱元璋
雪压竹枝低, 低下欲沾泥。
一朝红日起, 依旧与天齐。
朱元璋于马上得天下,征战杀伐数十年,一生历经无数险阻,但他不畏挫折、失败,始终充满自信心。这首咏物诗便是他顽强搏击人生的写照。
全诗由两幅写意水墨画组成。一、二句“雪压竹枝低,低下欲沾泥”为第一幅,描摹、刻画积雪压竹之状:三九寒天,大雪纷飞,万物凋零,唯有青竹本色不变,但积雪厚重,压得竹枝弯下腰身,以至竹叶几乎碰地,沾染上污浊的泥土。可是,青竹低而不折,自有一种顽强的意志和不可征服的韧性凝聚其中。这幅画属于冷色调,天空密布铅灰色的浓云,积雪之中微见青枝,黑污的泥浆更是格外刺目。但灰暗的画面寓意着逆境中的追求。
三、四句“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为第二幅画,状雪融竹挺之貌。纵然漫天大雪飞舞,不可一世,但终有尽时,一旦红日东升,再厚重的积雪也必将消融,那时,青竹万株,挺胸昂首,一展雄姿,与蓝天共比高低。这幅画属暖色调,红日吐辉,蓝天明亮,青竹生气盎然,它象征着胜利属于奋斗者,挫折、失败只是暂时的。
朱元璋出身贫寒,幼时还入寺为僧,他从普通列兵爬上皇帝高位,没有一种搏击命运的进取精神,何以成功?没有必胜的信念,岂能横扫元庭,席卷天下?从某种意义上说,雪竹即是朱元璋之自况。
朱元璋性情粗豪,“依旧与天齐”一句充分表现出这位马上得天下者的帝王气魄。这首咏物诗,画面简洁,色彩对比鲜明,意象清晰明朗,寓意醒拔,读之琅琅上口,近乎民歌风格。据史料载,朱元璋喜与儒生朝臣列坐论诗,但他自己写的诗,却绝少文人纤弱、缠绵之风,处处展露出“一代天骄”的神韵。
-
伊犁纪事诗洪亮吉 毕竟谁驱涧底龙,高低行雨忽无踪。 危崖飞起千年石,压倒南山合抱松。 嘉庆四(1799)年八月洪亮吉上书言事,因言词切直,皇帝震怒,被流放到新疆伊犁,次年四月被赦还,前后不足一年。《伊
-
唐·李白2二则·之一乘兴踏月3,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二则·之二夜来月
-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作品赏析[注释](1)答丁元珍:这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
-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牛尽耕,蚕亦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
这是一首题咏之作。诗虽以“王氏能远楼”为题,其实只是一首饮酒歌。“能远楼”或是王氏酒家。诗一起就用了两个典故。“天池鹏”出自《庄子·逍遥游》,说是南冥天池乃北海鲲鹏的目的地,此鸟一飞便在九万里高空之上,实在是逍遥之至。“辽东鹤”出自《搜神后记》,说是辽东人丁令威学道化鹤,千年一归,见城郭如故而人物一
-
前年侍玉辇,端门万枝灯。璧月挂罘罳,珠星缀觚棱。去年中山府,老病亦宵兴。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散策桄榔林,林疏月鬅鬙。使君置酒罢,箫鼓转松陵。狂生来索
-
林行婆家初闭户,翟夫子舍尚留关。连娟缺月黄昏后,缥缈新居紫翠间。系闷岂无罗带水,?韩退之云: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割愁还有剑铓山。?柳子厚云:海上尖峰若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皆岭南诗也。?中原北望
-
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肩舆颇平稳,涧路甚清凉。紫蕨行看采,青梅旋摘尝。疗饥兼解渴,一盏冷云浆。
-
此篇写黄河的奔腾冲泻之势及华山的峥嵘秀伟,运用神话传说,驰骋想象,使山河更带有神奇的色彩。 “西岳”两句。此诗开篇,就以“西岳峥嵘何壮哉”的突发唱叹,写华山的雄伟,起势宏远突兀,接着便展现登山远眺所见到的黄河之雄姿。接着四句写黄河。
-
《必待之以诚信,人以为难。》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