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出处,故事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董卓专权乱政,激起天下反对。汉室五官中郎将袁成之子袁绍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从勃海郡(今山东北部与河北交界一带)起兵讨董卓,得到各地响应。袁绍势力发展很快,不久,占据了军事要地冀州(今河北中部地区)。接着袁绍又打了几次胜仗,兵力更加强盛,成了中国北方之一雄。兴平二年(195年)冬,袁绍部下沮授根据当时群雄割据、天下大乱、汉献帝流亡在外的形势,劝袁绍采取行动,“西迎大驾(指汉献帝),即宫邺都(在今河北南部),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讨伐不服从者),谁能御之(谁能抗御得了)?”袁绍对此虽表赞同,但因有人反对,未能实现。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至许昌,并定都于此。后来,人们便说曹操是在“挟天子以令诸侯”。
后来人们多用此语比喻借重权威者的名义,发号施令。
-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是。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焰双瞳方。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遂令大奴守天育,别养骥子怜神浚当时
-
道傍一石妇,无记复无铭。传是此乡女,为妇孝且贞。十五嫁邑人,十六夫征行。夫行二十载,妇独守孤茕。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宁。其妇执妇道,一一如礼经。晨昏问起居,恭顺发心诚。药饵自调节,膳羞必甘馨。夫行竟不
-
为农之忍第八十八为农之忍第八十八 终岁勤勤,仰事俯畜,服田力穑,不避寒燠。 水旱者,造化之不良,良农不因是而辍耕;稼穑者,勤劳
-
【名句】春风故人夜,又醉白蘋洲。 春风良夜,与故人把臂,同饮于白蘋洲。写出了与故人重逢同饮时的喜悦心情。 唐张祜《江南逢故人》 诗: “河洛多尘事,江山半旧游。春风故人夜,又醉白蘋洲。” ( 《全唐诗
-
邑带洛阳道,年年应此行。当时匹马客,今日县人迎。暮雨投关郡,春风别帝城。东西殊不远,朝夕待佳声。
-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还是迎着朝阳出发, 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 愉快地回头一挥手!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依然是一条风雨的长途, 依然不知疲倦地奔走。 让
-
郎官旧华省,天子命分忧。襄土岁频旱,随车雨再流。云阴自南楚,河润及东周。廨宇宜新霁,田家贺有秋。竹间残照入,池上夕阳福寄谢东阳守,何如八咏楼?
-
此诗写志士的愤慨。沈德潜评曰:“悲咽。”第一句从《古诗十九首》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化出。接着说“百岁复如何”,用诘问名式,深入一层,增强了人生感慨的表达力量。后半首申足前意。著名的苏轼《前赤壁赋》有一段绝妙好辞说:“‘月明星稀,
-
古文·李龙眠画罗汉记 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渡江
-
孝烈将军,隋炀帝时人,姓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时方征辽募兵,孝烈痛父耄赢,弟妹皆稚騃。慨然代行。服甲胄,鞬囊操戈,跃马而往。历一纪。阅十有八载,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