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牡丹》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吴昌硕
酸寒一尉出无车①,身闲乃画富贵花②。
燕支用尽少钱买③,呼婢乞向邻家娃④。
【注释】
①出无车:典出战国策·齐策,冯谖贫困不能自存,寄于孟尝君门下,左右以其卑贱,食以草具粗食,他遂弹剑唱曰:“长铗归来兮,出无车!”孟尝君为之备车马。②富贵花:即牡丹。周敦颐爱莲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③燕支:燕支草所制的红颜料,以之染粉敷面,则为胭脂粉。这儿是指作画的红颜料。④娃:小姑娘,少女。
【评说】
本诗选自吴昌硕缶庐别存。
此幅牡丹图作于甲辰(1904年)四月,花用浓艳的西洋红点拓,“莽泼胭脂”,颜色堆得很厚,似乎触手可及,既增加花朵的立体感,又避免了画牡丹易流于轻薄娇艳之弊。叶以饱含水分的淡墨点出,浓墨勾筋,写出了叶片肥厚多汁的质感。红花墨叶,相映成趣,艳而不娇,丽而不俗,腴润苍浑,烂漫沉着,表现出“国色天香”的本色。然而,在画面上,作者的题画之诗是旧作抄录,仅以“燕支”一词与画面绾合。这首题画诗不同于一般的题画,全诗没有一句描摹画面形象,而是全力抒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诗中写道,虽然曾在苏州谋职,任过小吏,职官卑微,且为人正直,从不以职权谋私利,因而还是一名“出无车”的酸寒之士,至于赋闲之际,生活之清苦就更可想而知了,于是想出一妙着来借以渡日,无事便画画“富贵花”——牡丹,其实那只过是画饼充饥之举。然而,即使是这样的一个幻想也很难实现,由于家贫如洗,屋徒四壁,就连画牡丹所要用的红颜料也无钱购买,只得呼婢女向邻家的姑娘去讨得一点胭脂,以作替代品。全诗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调侃的手法写来,不但生动具体地突出了画家生活的“酸寒”,同时也更表现了画家置贫困于不顾的乐观而又风趣的精神面貌。
-
亚罗号和马神甫事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重要事件。该事件发生在1949年,正值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之年。
亚罗号是一艘中国国民党政府在二战期间购置的一艘重要运输船。然而,在1949年初,国共内战形势逆转,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国民党政府即将垮台,使得亚罗号成为政府重要资产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马神甫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马神甫是一位中国共产党的
-
古来交道愧难终,此会今时岂易逢。出处三朝俱白首,凋零万木见青松。公能不远来千里,我病犹堪釂一锺。已胜山阴空兴尽,且留归驾为从容。
-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
-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是骨。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作品赏析【鹤注】此《唐纪》所谓癸卯又以南军战,败绩。南军,杨希文所
-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
江东贾客木绵裘,会散金山月满楼。夜半潮来风又熟,卧吹箫管到扬州。
-
陵园妾,颜色如花命如叶。命如叶薄将奈何?一奉寝宫年月多。年月多,春愁秋思知何限?青丝发落丛鬓疏,红玉肤销系裙缦。忆昔宫中被妒猜,因谗得罪配陵来。老母啼呼趁车别,中宫监送锁门回。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
-
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
-
邑带洛阳道,年年应此行。当时匹马客,今日县人迎。暮雨投关郡,春风别帝城。东西殊不远,朝夕待佳声。
-
叹父德行喻 【原文】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1]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2],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