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虚无》
存在与虚无
法国让——保尔·萨特著。本书最初发表于1943年,问世后引起很大反响,被译成多种文字并多次再版。中文本根据法国Gallimard书店1981年法文版译出,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同期也出版此书),编入“现代西方学术文章”。全书除导言,有4卷,共62万余字。
萨特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政治活动家,存在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是他诸多著述中重要的哲学论著。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主要来源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存在”的概念是本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从本体论出发,萨特提出一个著名命题:“存在先于本质”,从这一命题为基论,作者在本书各章中分别论述了存在、现象、虚无、时空间,人自身与他人等哲学概念的含义、本质。他认为本质与现象是同一个东西,在它背后别无他物,只有原始的存在,亦即主客体未分之前的“纯粹意识”。纯粹意识的活动总是指向外物和自我,把它们作为自己所包容的对象而赋予其本质。所以存在是先于其本质的。现实中的存在表现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的对立与联系,前者相当于惰性的物质世界,后者指能动的人的主体意识。没有自为的存在,自在的存在就不可能得到说明。所以说,人的本质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由自我意识支配下的自身行动造成的,是自己设计、选择的结果。因此人享有绝对的自由,这种自由不受任何制约,而且排斥他人与社会。人对自己的存在,行为负有完全的责任,上帝和任何外在因素都不能代替人做出选择。人生的意义就体现在个人不断的自由选择和行动中。本书中作者提出在当代资本社会中为解决人的精神困境,强调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责任感和行动的意义。但是,它视人的精神存在为第一性,把情绪,体验、自由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夸大为决定性的,表现出主观唯心主义倾向。书中以自我为基本视角,把个人自由推向极端,其实质是极高个人主义和抽象人性论。萨特的思想和著作曾经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对我思想界一度也有一定影响。作者的主要哲学著作还有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辩证理性批判(1960)等。
-
李纲《病牛》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①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② 【注释】 ①实:充满。箱:通厢,仓廪。②羸(lei 雷)病:瘦弱多
-
一 查拉斯图拉30岁的时候,他离开了他的故乡和故乡之湖,而去住在山上。他在那里保真养晦,毫不厌倦地过了十年。——可是,最后,他的内心到底有了转变。一天早晨,他黎明时起身,面对着太阳说: “啊,你,伟大
-
丁玲《风雨中忆萧红》赏析 《风雨中忆萧红》是一篇悼念文章,写于萧红在香港去世三个月之后。丁玲怀着痛惜之情追忆自己与萧红的一段短暂的交往。 丁玲与萧红相识于抗战烽火四起的1938年春天。这是两位活跃在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及字数,内容包括古诗词字数多,字数有26个的古诗词,字数在100左右的古诗词。长恨歌唐代 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
-
马致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凭么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
-
[明]王廷陈宁直见伐,无为曲全。宁渴而死,不饮盗泉。《矫志篇》是诗人用以砥砺志节、抒
-
草满池塘霜送梅,疏林野色近楼台。天围故越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客梦冷随枫叶断,愁心低逐雁行来。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
-
祇树夕阳亭,共倾三昧酒。雾暗水连阶,月明花覆牖。莫厌尊前醉,相看未白首。
-
周宣大猎兮岐之阳,刻石表功兮炜煌煌。石如鼓形数止十,风雨缺讹苔藓涩。今人濡纸脱其文,既击既扫白黑分。忽开满卷不可识,惊潜动蛰走云云。喘逶迤,相纠错,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一书遗此天地间,精意长存世冥寞。
-
词的上片写朝为官时的欢乐。开头两句从退朝以后说起:“飞骑轧,鸣珂碎”,写出了他们退朝以后联骑奔驰的快意情状。“齐歌”两句写他们公余之暇的征歌逐舞,有动听的歌声,有婀娜的舞姿。他写这些,主要是表现他们得意时期的深契豪情。“严鼓断”两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