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唐诗之李白《越中览古》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李白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诗人游览越中时(唐时的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当地的历史事件而写的一首怀古之作。唐代越州治所是春秋时越国故都所在。诗人有感于这个千年前王朝的兴衰而慨然命笔。
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江南,势不两立。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勾践自保于会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经过20年的惨淡经营,卧薪尝胆,终于在公元前473年,出兵伐吴,一战成功,定国江南,灭亡吴国。面对这一段充满奇情异彩的历史,从前的人写吴越春秋时多写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而李白却另辟蹊径,写勾践破吴之后的情态: “义士还家尽锦衣”,写出由于战事结束,大家都受到赏赐,战士也不穿铁甲而着锦衣。“尽锦衣”三字不仅托出了胜利者凯旋的得意,而且也点出衣锦还乡后,“刀兵入库,马放南山”的斗志的松懈。因而接下来写后宫的逸乐才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宫女如花满春殿”,读者仿佛亲眼看到了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儿簇拥着越王贪欢耽乐的情景,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过去卧薪尝胆的精神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而且,“春殿”二字与“如花”二字相关相应,烘托出了宫闱内外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同时也暗喻出了春殿主人沉迷陶醉之笃之深,从而为下句的转折埋下了伏笔。
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但这首七绝前三句是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只今惟有鹧鸪飞”,过去的胜利威武、荣华富贵而今还有什么呢?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的故址上寂寞地飞翔。这样的熔转折与结尾于一炉的写法就显得格外有力,耐人回味,发人深思。
-
太华西南第几峰,落花流水自重重。幽人只采黄精去,不见春山鹿养茸。
-
[清] 蒲松龄 太原耿氏,故大家 ② ,第宅弘阔。后凌夷 ③ ,楼舍连亘 ④ ,半旷废之。因生怪异,堂门辄自开掩,家人恒中夜骇哗。耿患之,移居别墅,留老翁门焉 ⑤ 。由此荒落益甚。或闻笑语歌吹声。 耿
-
一棵浓密的树,站在太阳里,像一个深沉的人,面上耀着光,像一脸的高兴,风一吹,叶子一浮动,真像个轻快的笑脸,可是叶子下面,一层暗一层,绿沉沉的郁成一团幽静,像在沉思,带些忧郁,带些恬适。松柏的阴最深最密
-
禁绝馈送,裁革奢侈,躬先节俭,以示百僚。|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禁绝馈送,裁革奢侈,躬先节俭,以示百僚。》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人不能不向往弘毅的精神,因为面临的使命重大而道路漫长。以仁心为己任,难道不是更加重要吗?即使死后才能停止,难道不是更加遥远吗?这是一种关于士人境遇和责任的深刻思考。
-
丽日照残春,初晴草木新。床前磨镜客,树下灌园人。五马惊穷巷,双童逐老身。中厨办粗饭,当恕阮家贫。
-
真山民《山亭避暑》 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 ①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 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 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 【注释】 ①丁宁:嘱咐之意。 【译文】 你如果担心得不到清风的吹拂,那就
-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出处】唐李白《 峨眉山月歌 》 【意思】峨眉山上高悬着半轮秋月, 月影映入平羌江,顺江水流去。半轮: 形容上弦或下弦半圆的月。平羌:即青 衣江,在四川峨眉山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中必备常考古诗词名句填空,内容包括初中常考古诗文默写,中考语文常考古诗句,求人教版语文初中中考必考古诗词总结。1.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雀楼》)2.千里之行, 。(《老子》六十四章)3.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4. ,其意
-
古诗云: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十二月了,由于气候的原因,上庄的秋天比外界来得晚。菊花开得正旺。水鸟在河面上唱歌。已近隆冬,却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