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山民《山亭避暑》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真山民山亭避暑
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①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
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
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
【注释】 ①丁宁:嘱咐之意。
【译文】 你如果担心得不到清风的吹拂,那就不要放下你那厚重的窗帘。山河大地到处能够避暑,可总有人喜欢趋炎。敞开胸怀,尽情观赏这竹水相映的无边绿意吧,再畅快地倾听吹起松涛的清风满四檐。这山山水水的清幽景致,能陶铸你美好的情感。
【集评】 近·陈衍:“此等人不值笑骂,姑借作诗料耳。”(宋诗精华录卷四)
今·金性尧: “借避暑以讽刺趋炎附势者,亦是遗民心情的表白。”(宋诗三百首第407页)
今·胡守仁:“写景的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趣和襟怀,而且有的地方还寄托了深意,如‘避暑’、‘趋炎’,乃表明自己不降志辱身,与以做贰臣为荣者大异其趣。”(宋诗鉴赏辞典第1382页)
【总案】 前人多以为此诗是讽刺诗,讽刺那些在宋亡以后降元朝做贰臣的人。就诗的前四句而言亦可通。但综观全诗,诗人之用意除讽刺外还有自勉自励之意。这从诗题和后四句即可看出。既题为“山亭避暑”,就决定了诗歌的出发点和归着点都是诗人自身,而不是趋炎附势者;而“竹色水千顷”四句,与苏东坡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说的是一个道理。据此可知,讽刺并不是这首诗的主调。诗写得清爽自然。
-
1993年秋,当青纱帐里大片的农作物成熟得仿佛开始燃烧、果实压弯站了一个夏季的茎秆时,团队一年一度的军事演习也拉开了序幕。这次演习与以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韩愈 与足下别久矣,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于吾也。各以事牵,不可合并,其于人人,非足下之为见,而日与之处,足下知吾心乐否也! 吾言之而听者谁欤!吾唱之而和者谁欤!言无听也,唱无和也,独行而无徒也,
-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义犬救主文言文翻
-
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十年守章句,万里空寥落。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天长沧洲路,日暮邯郸郭。酒肆或淹留,渔泽屡栖泊。独行备艰难,孰辞干鼎镬。皇情念淳
-
吾州同年友,粲若琴上星。当时功名意,岂止拾紫青。事既喜违愿,天或不假龄。今如图中鹤,俯仰在一庭。(吾州同年友十三人,今存者六人而已,故有琴上星、图中鹤之语。)退翁守清约,霜菊有余馨。鼓笛方入破,朱弦微
-
【析】 《怀旧》是鲁迅早期的一篇作品,也是唯一的一篇以文言写就的小说,与鲁迅的白话小说 《呐喊》、《彷徨》和众多杂文以及旧体诗词、古籍整理序跋文字等所受到的关注相较,它可谓备受冷落。实际上,《怀旧》无
-
古文·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品赏析【注释】:[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176年。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