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唐诗之吴融《华清宫》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吴融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与表现手法与杜枚同题诗相同,即借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揭露阶级矛盾,但形象则完全不一样。
起句写大雪,一“飞”字写出风的威势。北风驱使着雪花,到处飞舞,遍野漫天,望上去,连天空的层云都显得阴暗了;而在这座离宫范围内,刚落下不久就干了,连树叶也不枯黄,常年青绿。一面是地有温泉,温度较高,另一面则是宫殿建筑坚实,设备完善。所以在这样的严寒季节里,住在宫中的人,所看到的仍然只是垂下的碧帘与宫外的绿树互相掩映而已。冬天的大地换上了妆饰,他们都看不见,又怎么会知道外边的寒冷是怎么一回事呢?当然不会知道了。连这都不知道,又怎么能体察国家兴衰和人民苦乐呢?
全诗以宫内宫外对比,以起句和结句写宫外之情,中间两句写宫内之景,与一般绝句诗两两相对的写法不同,显得用意更为融合贯通,手法更为灵活自然,结构更为错综变化,虽然就语言来说,它的魅力较差。
-
[宋]朱熹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人们置身于
-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①。 当路②谁相假③,知音世所希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释】 ①违:分离。
-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李白的诗句“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描绘了山脉和平原的边界,在平原尽头江水流入广袤无垠的荒野。这句诗中,上一句“山随平野尽”意指山脉绵延至平原的尽头,山势随之消散。下一句“江入大荒流”则表述了江水蜿蜒流经进入广袤荒野的景象。这个景象更是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类生活的边界相衔接,激发人们对大自然无限的遐想。这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中的宏伟景色的赞美,让读者感受到了壮丽山河的美妙与无穷意境。这种才情将读者带入无垠的辽阔,思考生命的意义和自然的伟大。
-
黄庭坚《念奴娇》黄庭坚 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 ① ,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 ②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
城南虏已合,一夜几重围。自有金笳引,能沾出塞衣。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 作品赏析能沾出塞衣:一作能令出塞飞。本诗描写边塞战事吃紧,兵临城下,在这危机的情况下,胡笳却起了
-
噫吁嚱,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
-
亲宾相贺闻何如?服色恩光尽反初。头白喜抛黄草峡,眼明惊拆紫泥书。便留朱绂还铃阁,却着青袍侍玉除。无奈娇痴三岁女,绕腰啼哭觅金鱼。 作品赏析金鱼:一作银鱼。
-
【原题】:前日奉和仲灵禅老春雨诗复辱见答走笔依元韵酬之
-
韦应物 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 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 此诗是诗人为滁州刺史时写的一首登临诗。 首句点题,是个陈述句。“日”字写明诗人几乎每天都要登楼远眺。登楼远眺,或是为了观赏四周风景,以陶冶性
-
业重关西继大名,恩深阙下遂高情。祥鳣降伴趋庭鲤,贺燕飞和出谷莺。范蠡舟中无子弟,疏家席上欠门生。可怜玉树连桃李,从古无如此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