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曲谒子美先生祠 (清)屈大均
城南韦杜潏川滨②,工部千秋庙貌新③。
一代悲歌成国史,二南风化在骚人④。
少陵原上花含日,皇子陂前写弄音⑤。
稷契平生空自诩⑥,谁知祠客有经纶。
①杜曲: 古地名。在今长安县少陵原东南端,有樊川、御宿川经流其间。此 诗称颂了杜甫作为文学大师的丰功伟绩。②韦杜:即指韦曲和杜曲。韦曲: 与杜曲相邻,亦属长安县。前有潏水,风景清丽。③工部: 即杜甫。杜甫 曾任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故人称杜工部. ④二南:诗经·国风中周南、 召南的合称,共二十五篇。⑤皇子陂: 陂名,在长安县南,陂北有秦皇 子冢,因以名之。⑥稷:尧时贤臣,教民种植五谷。契(xiè):舜时贤臣,掌 教化。杜甫曾自比稷契,诗人以为,杜甫政治家的期望并不成功。自诩: 自我夸赞、称诩。祠客: 作者自指。
-
日本象征主义印象派代表诗人。原名隆吉。生于日本福冈县山门郡冲端村一户酿酒商家庭。十八岁在《文库》上发表和歌和新诗。不久,其非凡的诗才为诗人河井醉茗发现。1903年中学辍学赴东京,考入早稻田大学文科预科
-
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
-
【注释】:本词所作具体年代不详。据张元幹《精严寺化钟疏》文:“岁在戊辰(即绍兴十八年),僧结制日,洛宾、最乐、普现(即筠溪)三居士,拉芦川老隐过其所而宿焉”,此词大约是作于这个时期。洛滨 ,即富直揉,字委申,北宋宰相富弼之孙。靖康初年赐进士
-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翻译与解读
-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中央政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1253年,蒙古招降吐蕃,并灭大理。这样,从成吉思汗开始,经过窝阔台
-
这首诗前从名字比拟,后从姓比拟,始则由《杜秋娘诗》称赞杜牧文才,继而赞其武略,从积极的方面劝慰杜牧不要为年衰位卑而消极嗟叹,勉励杜牧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效力,表现了诗人极为可贵的对朋友的真诚关切和关心国家大事的豁达襟怀。这首诗构思精巧而不
-
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境。挂空如水鉴,写此山河影。我观大瀛海,巨浸与天永,九州居其间,无异蛇盘镜。空水两无质,相照但耿耿。妄云桂兔蟆,俗说皆可屏。我游鉴空阁,缺月正凄冷。黄子寒无衣,对月句愈警。借君方诸
-
今天是个潇洒的秋天,飘着零雨,我坐在电车里,看到沿途店里的伙计们差不多都是懒洋洋地在那里谈天,看报,喝茶——喝茶的尤其多,因为今天实在有点冷起来了。还有些只是倚着柜头,望望天色。总之纷纷扰扰的十里洋场
-
这是一首纪游词,是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的。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
-
希言自然 ① 。 故飘风不终朝 ② ,骤雨不终日 ③ 。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 ④ ,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⑤ 。同于“道”者,“道”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