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原文|鉴赏|解读
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臣闻: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①,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②,或横贷以全其生③,或推恩以除其衅④,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⑤,殊无畏惮。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 太宗朝⑥,尝有臣僚数人犯罪,并配少府监隶役⑦,及该赦宥,谓近臣曰: “此辈既犯赃滥,只可放令逐便⑧,不可复以官爵。” 其责贪残,慎名器如此⑨!皆先朝令典,固可遵行。欲乞今后应臣僚犯赃抵罪,不从轻贷,并依条施行,纵遇大赦,更不录用; 或所犯若轻者,只得授副使上佐⑩。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
【鉴赏】 宋朝官吏繁多,且对官吏的优待及对其犯罪的宽宥又是空前的,故吏治腐败,赃赂公行。仁宗时代,招权纳贿,日炽一日,贪官污吏不得惩治。即使被揭发,或重罪轻判,或朝撤职夕复位,或行贿投靠,易地做官。号称清官的包拯眼见腐败如此,出于爱国热忱,在任监察御史时,给仁宗皇帝上了这篇“奏疏”,要求严惩贪官污吏,永不录用。
文章开篇,以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为倡廉惩贪的立论基础,接着分析腐败现状: 国家地广官多,贪污受贿天天皆有。待“具案”上报,有的假借名目全其生命,有的以特殊恩典开脱罪行。国家的严刑峻法,形同空文。贪官污吏也就无所畏惧! 再以历史事例进行对比: 两汉时不仅严惩贪官,并严禁其子孙为官; 宋太宗时贪官需服劳役,即使大赦,也要遣回原籍,永不录用。从而说明应遵行先朝惩贪倡廉的好令典! 最后提出希望: “今后应臣僚犯赃抵罪,不从轻贷,并依条施行,纵遇大赦,更不录用; 或所犯若轻者,只得授副使上佐。”全文夹叙夹议,对比强烈,说理透彻,要求具体,颇具警策与启示意义,是反腐倡廉、振兴国是的好文!
-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有怀晨昏暇,相见登眺目。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远水对秋城,长天向乔木。公门何清净,列戟森已肃。不叹携手
-
求子习俗。旧时在汉族地区流行很广的祈子法。因受宗教迷信观念的影响和对生育知识的无知,旧时人们非常崇拜观音菩萨、“送子娘娘”等女性神,希望能通过向她们焚香祷告,使其善心大发,赐给一男半女。因而许多寺庙为
-
作者: 刘建卫 【本书体例】
-
岁晏谁不归,君归意可说。将趋倚门望,还念同人别。驻马临长亭,飘然事明发。苍茫眺千里,正值苦寒节。旧国多转蓬,平台下明月。世情薄疵贱,夫子怀贤哲。行矣各勉旃,吾当挹馀烈。
-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示:教导。子聿(y):陆游的小儿子。学问:读书治学。无遗力:不遗 余力,用出全部力量。少壮:年轻的时候。始:才。工夫:学
-
时疫不知从哪里拾得一个句子或窃他人灵感再学女人针线一针针缀起一行行排列,拿捏成所谓——诗先献给农妞后抄给苏杭再以后又远寄米脂(套的
-
华筵贺客日纷纷,剑外欢娱洛下闻。朱绂宠光新照地,彤襜喜气远凌云。荣联花萼诗难和,乐助埙篪酒易醺。感羡料应知我意,今生此事不如君。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和杨六尚书喜两弟汉公转吴兴,鲁士赐章服,命宾开
-
新思潮派是日本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继白桦派之后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因《新思潮》杂志而得名。《新思潮》杂志从明治四十年创刊起,曾先后改组十七次,其中大正三年(1914年)第三次《新思潮》的创刊,拉
-
【注释】 选自《尚书·舜典》。 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志:意,思想。 歌永言:歌是延长诗的语言,舒缓地徐徐地咏唱,以突出诗的意义。永,长。一说通“咏”。“永言”即咏唱诗的语言。 声依永:声音
-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作品赏析风前几人老:一作风剪春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