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注释】

选自尚书·舜典。

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志:意,思想。

歌永言:歌是延长诗的语言,舒缓地徐徐地咏唱,以突出诗的意义。永,长。一说通“咏”。“永言”即咏唱诗的语言。

声依永:声音的高低又和舒缓的咏唱相配合。声:五声,即宫、商、角、徵、羽。依:伴随,配合。永:舒缓的咏唱,长言。

律和声:律吕用来调和歌声。律吕:六律六吕。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和:应和,协调。

【赏析】

尚书·舜典记叙了古代帝舜的光辉事迹。舜曾任命夔为乐官,说: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意思是:诗用来是表达人的思想怀抱,歌用来舒缓咏唱的语言,五声要根据唱的歌词来选定,六律要与五声相和谐。

舜对诗歌和音乐的理解非常精当。其中“诗言志”反映了早期人们对诗歌本质特征的认识,也是贯穿中国诗歌史最有影响的创作主张,朱自清先生曾称其为中国诗论“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序)。

“诗言志”中的“志”,指思想、志向、抱负等。先秦的言志,是要求诗歌表现人的志意,强调诗歌作为政治伦理工具的性质,提倡“事父”、“事君”和“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以实际上讲的是“政教”,即儒家之道。 从荀子起,才开始注意到“志”包含有“情”的内容。荀子既主张“言志”,又十分重视艺术由情而生、以情感人的特点。他一再反对不重视人的情感表现的观点,主张言志和感情是相统一的。

到汉代,人们对诗言志即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更加明确。如毛诗序提出“诗者,志之所之也”,同时又强调,“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汉书·艺文志也在“诗言志”后,又强调说“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明确将情、志并举。汉代刘歆七略更明确地提出了“诗以言情”的主张。有人甚至认为,“言志”本身就包含着抒发感情。如汉代王符说:“诗赋者,所以颂丑善之德,泄哀乐之情也。”但又强调要对感情给以严格的限制,如毛诗序主张“发乎情,止乎礼义”,要求诗歌的“情”必须符合封建礼教的伦理道德规范。

汉末以后,抒情诗歌大量出现,诗歌中言情的特点更为突出,人们对诗歌的抒情特点也更加推重,于是晋陆机提出“诗缘情”的理论(文赋)。诗缘情侧重抒情,并不排斥言志。但由于“志”长期被解释成合乎礼教规范的思想,“情”被视为与政教对立的“私情”,因而诗论中出现了“言志”与“缘情”的对立。

自毛诗序后,六朝的刘勰、钟嵘等理论家基本上都承情志之说,主张情、志并举。唐代孔颖达进一步认为,志与情是一个东西,言志与缘情并无本质的区别。他在左传正义中说:“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以后从唐白居易到清代叶燮、王夫之等,都坚持情、志并重,使“情志并举”论成为中国古代诗论“诗言志”说的主流。其支派尚有重情派和重志派。

重情派偏重抒情,对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有所忽视,但对诗歌艺术规律的总结贡献较大。他们强调感物吟志、为情造文,言志与审美相统一,重视诗歌的社会作用,要求诗歌真实地反映现实,达到文质并举、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等等,正确继承和发展了“诗言志”的传统,丰富了“诗言志”的理论和内容,对历代文学理论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志派即重理派,代表诗人为裴子野、及宋代的理学家等。

猜你喜欢
  • 照应的写作手法

    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 照应是和伏笔(或称交代)联系在一起的。说话要有头有尾,前面说过一句话,如果它有重要的意义,又不能马上说清,那就要在后边一个适当的地方照应一下,否则,前面那一句就落了空。同

  • 欧阳修《大行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辞》全诗鉴赏

    享国年虽近,斯民泽已深。俭勤成禹圣,仁孝本虞心。方庆逢千载,俄惊遏八音。天愁嵩岭外,云惨洛川浔。仗动千官卫,神行万象阴。孤臣恩未报,清血但盈襟。文景孜孜佥与恭,慨然思就太平功。兴隆学校皇家盛,放斥缤嫱

  • 《泛南湖至石帆诗赏析》

    诗的首二句,交代启程游览的经过:刚刚从陆路停下车,连忙就划起桨开始游湖。从驱车,暗示诗人是长途跋涉而来;车一停就划船,又显示出诗人游兴甚浓,好山好水吸引着他,使他迫不及待。起句简炼清峭,于叙述中见情致。   中间四句写湖上风光,是全诗的

  • 《蟋蟀》情诗三百首赏析

    蟋蟀 作者: 张海洲 【本书体例】

  • 老舍《观画记》作品赏析|导读

    观画记看我们看不懂的事物,是很有趣的;看完而大发议论,更有趣。幽默就在这里。怎么说呢?去看我们不懂得的东西,心里自知是外行,可偏偏

  • 巴西诗歌

    巴西诗歌 巴西是由葡萄牙人、印第安人和黑人三

  • 杜甫《阆水歌》

    杜甫《阆水歌》唐山水诗鉴赏 杜甫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

  • 《古文·游褒禅山记》鉴赏

    古文·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1)

  • 李白《田园言怀》全诗赏析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 古典文学作品《童谣》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2〕 ;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3〕 。 〔1〕这首童谣载《三国志·吴志·陆凯传》。陆凯是孙吴末代皇帝孙皓的丞相。孙皓于甘露元年(公元265)从建业(今南京市)迁都武昌(今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