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刘因《清平乐·贺雨》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元)刘因
清平乐·贺雨
雨晴箫鼓,四野欢声举。平昔饮山今饮雨,来就老农歌舞。半生负郭无田,寸心万国丰年。谁识老翁乐处?野花啼鸟欣然。
天落及时雨,百姓欢欣,词人也为之高兴。本词即其欣然命笔之作。上片四句两层写雨后农民之乐和词人之乐。前两句为第一层,写农民在雨后欢庆的热烈场面。雨过天晴,人们吹箫击鼓,“四野欢声举”,开篇就透出一股喜气,雨露甘霖,丰收有望,百姓庆贺,词人自然也是喜悦的。喜庆的场面感染了这位平日以啸傲山林为乐的文人,他不仅开怀畅饮以抒发心中的欢乐,欣奋之情难以自抑,情不自禁地投身到百姓中间,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分享这天赐的喜悦。后两句为第二层。“平昔饮山”,可与词人别首清平乐·饮山亭留宿对看,那首词写的是词人醉饮山中的情态,平日里,他的逸兴是向山林中寄怀的,而今却来“饮雨”——这当然不是指喝雨水,而是为四野同庆喜雨而畅饮。两句直接了当地表达了词人与民同乐的“贺雨”之意。
上片由百姓吹箫击鼓的四野欢庆之乐和词人加入农民歌舞之乐两组动感极强的画面,突出表现了贺雨的喜庆气氛。与上片的“动”相对,下片是侧重于“静”态描写的,它更多地申述了词人的内心感受。一个文人,不事耕作,又无田产,农业的是否风调雨顺本来事不关己,而词人却与农民有着共同的心愿,下片的前两句道出了其“贺雨”的思想基础。“平生负郭无田,寸心万国丰年”。“负郭”,指近城之地,负郭田是肥沃的土地。词人没有这样的田产,但他的心却牵挂着天下的丰收,百姓的富足安康,正是基于此,他才会乐民所乐,与之同庆。词人胸襟之博大,情调之纯正,至此已显现无遗。结尾二句甚妙,前面既已写尽贺雨之乐,此却用问句既起,故意给读者留下品味的余地,让你进一步思索此“乐”的真正含意,从而巧妙地达到了强调乐在与民同乐的目的。问句既提出,又不作正面回答,而说“野花啼鸟欣然”,连动植物竟也“欣然”,感情丰富的“山翁”之乐可想而知了;也是因为有了“山翁”之乐,他的眼中景也变得欢快起来。喜悦的情绪借景语道出,境界顿觉疏朗开阔。实际上“野花”句乃是化用苏轼诗句得来,苏诗归宜兴留题竹西寺:“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诗中的“大有年”指丰收年。本词的化用,无论是用词还是用意,都可说是恰到好处。
-
【题 解】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甘肃天水市),又辗转经同谷(现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关于月子的诗句,内容包括月子开头的诗句,五年级以下带月子的诗句,求含有月的古诗词。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
-
此诗内容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头的六句,为作者对二疏实现“功成者自去”之目标的积极评价;第二部分是继之的八句,是作者根据史实描写二疏辞官回到乡里的场面;第三部分开头八句笔法一转,描写二疏归乡后所过的自由自在的日子,以及他们不屑于“近
-
这首诗作于诗人初次前往真州的船上。诗人着意描写长江江面上的秋天景色,目的是为了排遣自己贬谪路途中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在首联和颔联中,作者写了“落日”、“雾霭”、“山峰”、“北斗星”等景象,体现了路途的幽远与孤寂。作者融情入景,看到如
-
《诗经·卫风》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
-
食檗不易食梅难,檗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晨鸡载鸣残月没,征马重嘶行人出。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檗苦甘如蜜。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生离别,
-
郦道元《孟门山》 郦道元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山海经》 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 《淮南子》 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
-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越来越多人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文案,文案用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那么什么样的文案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立冬唯美文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立冬唯美文案1 1、立冬时,祝福至:生活如画如诗,开心乐滋滋;爱情如醉如痴,温情暖丝丝;烦恼杳杳逃之,心情舒舒适适;迎着初升旭日,尽展潇洒英姿! 2、每天都会想念你,每月都想听到你的声音,每年都会有美好的期待,每季都不忘祝福你。“立冬”来临之际,祝你身
-
经年流光,墨韵成香不大不小的世界里,你遇见了谁,而又错失了谁?多少人在你的身边来了又往,聚了又散?又有多少人与你一朝相遇,从此相知
-
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这首诗中的“元九”就是在中唐诗坛上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809年(元和四年),元稹奉使去东川。白居易在长安,与他的弟弟白行简和李杓直(即诗题中的李十一)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游,又到杓直家饮酒,席上忆念元稹,就写了这首诗